本报莒县讯(通讯员 马德民 辛有东)莒县针对农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按照“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富裕一家”的要求,将培训分成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本领三类,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农民群众凭借掌握的一技之长走上了致富路。
该县结合实际,创新开发了电话智能转接、视频实时互动的“自动点播系统”,将远程教育卫星网、广播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开通了“莒县教育自动点播频道”,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积极创新农民培训模式,探索实行“菜单化”教学、“入户化”送学、“信息化”帮学。农民可根据自己的从业特点,向远程教育站点“下菜单”点播所需的课件,远程教育中心适时调整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该县对各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分门别类建立教学档案,开展“入户化”送学,通过向站点或农户提供VCD技术光盘、科普书籍、明白纸等形式,满足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帮助农民群众及时了解致富技术、市场行情和实用信息,实现了农民群众与技术信息“点对点”的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化”帮学。该县远程教育频道仅仅开通七个多月,党员群众拨打热线电话点播节目就达6000余人次。今年,该县中楼镇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来的技术,新上养鸡大棚50个,年出栏肉鸡50万只,新上肉牛养殖大户40户,年出栏肉牛2000头。
该县通过创新培训方式,着力培育“技能型”、“守法型”、“文明型”三型农民,该县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开设各种实用技术知识讲座,让远程教育成为农民致富通道。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工程”、“科技入户工程”,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使农业专家、农技人员与农民群众“联姻”,以便使农民群众随时随地能够接受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该县寨里河乡养牛大户马凤涛,从1998年创办养牛场,现养牛场已存栏商品牛100多头,母牛30余头。多个村每年都聘请他巡回为村里养牛户讲课传经,他也手把手带出了40名养牛能手。正是在大户的示范带动下,肉牛养殖已成为该乡的一个强势产业,全乡今年已存栏肉牛5000余头。该县还把远程教育和普法教育结合起来,使远程教育成为普法学法的主渠道。针对农村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老人赡养等问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今年以来,该县农村治安、刑事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3%、23.2%。该县广泛开展“文明村民”、“美在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开展文明教育活动。目前,该县1039个村建起了文化大院,高标准文明街1195条,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