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莒县发现一宗和道士有关的文物

来源:黄海晨刊 发布时间:2008-12-13 08:56:00

本报讯(记者 孟锋) 12月9日上午,莒县库山乡党委的刘平成致电《黄海晨刊》说,他们发现了一大宗和道士有关的文物。

刘平成透露,这些文物是库山乡在组织专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发现的,是一村民家的“传家宝”:17卷本的《书经》、《北斗经》,道人的头饰“五老冠子”,崇祯13年铸造的铁钟和古代烧制的镇宅狮子等。

当日,莒县博物馆研究员苏兆庆在电话中证实了刘平成的说法。

“这些文物对研究古代道教意义很大!”他透露,《北斗经》是道教典籍,全称《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经中称,北斗七星乃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灾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诵经,叩拜本命所属星君,广陈供养,自可消除罪业,福寿臻身,远离诸祸。

“五老冠子是道人戴的冠子之一。”苏兆庆解释说,另外还有黄冠、五岳冠、莲花冠、星冠等。

他说,道教服饰有样式规定。道装有大褂、道袍(或称得罗)、戒衣、法衣、花衣(或称作班衣)。大褂、道袍为日常服,戒服在受戒时穿,法衣是做法或宗教大典时高工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时穿的绣花衣。道士帽称巾。全真之巾有唐巾、冲和巾、浩然巾、逍遥巾、紫阳巾、一字巾、纶巾、三教巾、九阳巾等九种。正一之巾有纯阳巾、南华巾、庄子巾、荷叶巾、混元巾、九梁巾、诸葛巾、太阳巾、包巾(幅巾)等九种。

古代道士怎么晋“职称”?“道士的位阶和学习程度有关!”苏兆庆透露,早期道教道士的位阶是同军事、行政组织结合在一起的,如张角的太平道设三十六方,方相当于将军。张鲁的五斗米道,道士最高位阶为师君,其次为治头大祭酒或祭酒,最低为鬼卒。随着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消失,这些位阶制度也随之变化。

他举例说,《给箓坛靖元科》规定,受戒道士分九阶,称九“品”。必须掌握规定的经箓、达到规定的修行才能授予品位。规定是:第一品必须熟悉《大洞真经》和《黄庭经》;第二至三品必须精通《三洞五雷经》;第四至五品必须精通《盟威经箓》;第六至七品必须精通《三五都功箓》;第八至九品:必须胜任举行科仪的直香和引班。

另外,道住道士都有细致的分工。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称住持,即观主。监院是居第二位的全面负责人。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号等八大执事,分头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  (请刘先生领取报料费50元)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