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三庄镇兴起“地瓜经济”热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08-12-13 09:18:00

本报记者 李青 通讯员 马克亮

“山上地瓜蛋,家中穷光蛋”这句农谚流传已久,如今在东港区三庄镇确有了另一番新解。

“地瓜在农业中是典型的‘大路货’。然而‘大路货’只要加工得法、销售对路,也照样能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项目。”该镇党委书记安刚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三庄镇依托当地地瓜种植优势,大力发展“地瓜经济”。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该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量高、含粉含糖量大的红薯品种,大大提升了地瓜的价值,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鲜地瓜卖价高

“连我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如今小小地瓜也收入不少,鲜地瓜1公斤卖到0.7元左右,一亩收入3000多元,地瓜变金瓜了。”一位正在卖地瓜的农民满脸喜悦地说。

走在三庄镇村村通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地瓜的汽车匆匆行驶。据一位客商介绍,他每天能收购10万公斤左右的地瓜,整个收购季节能收购300万公斤左右。像他这样的地瓜收购商今年全镇有100多个。由于大量客商的到来,也拉动了当地的地瓜价格,每斤比往年高出2分钱,一亩地多收入近200元。掌握了一套地瓜储藏技术的龙泉村农民王廷信,10月底便开始收购、储藏、贩卖地瓜。他收购时是0.6元一公斤,等到麦收后,他将储藏的地瓜足不出村坐等客商来,每公斤高出收购价6毛左右,利用一进一出的差价,每吨稳赚600元。

下脚料育肥猪

最近,刚刚卖完5头肥猪的向阳村农民张守发,点着手中的一打钞票,喜滋滋地告诉记,这是他投入很少的成本,用地瓜加工后的下脚料喂猪净赚的,年底还可出栏50头。

在地瓜干加工或地瓜煎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地瓜皮、地瓜秧以及修剪下来的地瓜边等下脚料,农民们变废为宝,利用这些下脚料喂猪,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发猪,出栏快,效益好,生态环保。目前,该镇像张守发这样的养猪大户已有100余户,单饲料一项可增收近百万元。

地瓜干赚外汇

眼下正是地瓜干销售的旺季,该镇明月食品公司的加工区里一片繁忙。往年这个时候,农民们总是因为地瓜干没有销路而在家里发愁,可如今三庄镇的农民却是喜笑颜开,因为他们的地瓜干可在这里加工成粉制食品出口赚外汇。“今年种了2亩地瓜,加工成地瓜干,共收入近4000元。卖完地瓜干,闲着没事到明月食品公司搞地瓜干包装,一个月能多收入1000多元呢。”大王家寨村民王希运满脸喜悦地说。

为把“地瓜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该镇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来专门从事地瓜产品加工的日照明月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把产业开发的目标锁定在地瓜产品加工上,他们一面同本镇及周边乡镇60多个村达成了收购意向,一面积极同美韩等客商洽谈,拿下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农民心头有了底、企业心中有了数,双赢局面迅速形成。从而使地瓜产业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先前以“糊口”或喂牲口为主的地瓜,如今成了农民家庭增收的“金疙瘩”。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