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蓓蓓 范玉博 马骏川
■在机场之外的城市办理乘机手续是我省第一家
“在机场之外的城市办理乘机手续,在咱们省这是第一家,在国内也不多见。”11月24日,日照虚拟航空港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侯女士从事机票销售工作已有七八年了。她对记者说,原来的时候旅客要想买机票还得需要单位开介绍信。到2003年的时候,咱们这里还不能自己出机票,得要机场方面出好,我们这里仅仅起到转交的作用。
2004年,日照接轨青岛的战略规划提出之后,我市交通部门就“提高城市通达度”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探索将青岛机场“搬”到日照的可行性。对于在我市设立虚拟空港的问题,青岛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双方商定在日照设立“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日照)乘机手续办理处”,办理青岛机场异地值机业务。
2006年10月29日,青岛流亭机场日照虚拟空港正式启用。从此,旅客可以在日照办理乘机手续,领取登机牌,到达机场直接通过安检登机。为了更好地发挥空港的作用,青岛机场还将进口的第一个自助领取登机牌设备赠送给了我市。
建立航空港之后给我市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空港为外地客商来日照考察投资、洽谈业务提供了更加快捷、更加便利的交通环境,提升了商务效率。有效配合了我市举办的赛事、学术、演出、庆典活动的迎送接待。
虚拟空港提高了我市的通达度,对日照周边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时,空港为进一步密切日照与青岛,为我市人才、资本和技术的聚集也提供了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青岛机场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其已成为我市航空旅客出行的首选机场。据统计,我市将近九成的航空客流量从青岛机场进出港。下一步根据业务发展,空港将充分利用机场资源,使值机范围由始发航班逐步扩展,由客运服务向货运、物流服务延伸。
■咱们每二十分钟就有一班客车发往青岛
日照运总客运处长郑红琳,从事客运工作已10年有余。她对日照与青岛之间的客运变化感受尤为深切。
11月24日,郑红琳向记者讲述了日照接轨青岛在她眼中的变化。1999年,郑红琳到客运处工作。那时,咱日照的旅客要去青岛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沿途经过坡里、胶南等地方,而且还不是一票直达。旅客坐的车大部分也都是依维柯,里面空间比较窄,一路坐下来,弄得浑身酸软。
“现在可不一样了,全程高速,一票直达。”郑红琳说,现在日照到青岛这条线基本上实现集约化运营。
目前,我市每天上午每30分钟一班客车,下午每20分钟一班客车,发往青岛。原来不通高速的时候,从青岛开往日照的班车最晚只到下午5点半,而现在可以延长到下午6点半。“这样就更加方便旅客了。”
郑红琳表示,随着两个城市的接轨,两地来往的客流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往来日照与青岛之间观光和商务的旅客增加最为明显。
以前,依维柯都是24座的车,有时还坐不满。现在的客车有47座的,还有28座的,基本都能坐满,而且舒适性高了,时间缩短了。
此次两市的对接中,交通方面的建设由于承担着连接两市的重任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了解,公路方面334省道的建设、铁路上黄日连兖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动工,以及未来有可能实现海上游轮通航,都将为青岛和日照的接轨带来更多的生机。
据了解,日照和青岛已做好了全面合作的准备,在五莲县拓宽改建的334省道通车之后,该省道将直通胶南海青镇。青岛市民如果自驾车从市区出发,通过滨海大道到达胶南后,沿334省道可非常便利地进入五莲山景区。
两地之间的城际铁路也已列入规划,海湾大桥、海底隧道开通后,两市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两市交流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为我市开展好接轨青岛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日照青岛将形成名副其实的“一小时经济圈”,两市将进入“同城时代”。在同城效应下,两市资源将实现优化配置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