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日照企业到岛城“寻衣过冬”

来源:黄海晨刊 发布时间:2008-11-28 07:37:00

本报27日青岛讯(特派记者 孟锋 陈为峰 王娟) “市场过‘冬’了,我们是来找‘棉衣’的!”开这个玩笑的,是日照西沅机电有限公司的副总李宝平。

27日上午,他和几十名日照企业的老总们来到青岛,参加青日先进制造业暨现代物流合作项目推介会。

李宝平眼里的“棉衣”,就是市场和合作伙伴。

他的企业多年从事压缩机冷冻液储藏器生产,年产值7000多万。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寒冬”,他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开始盘算着如何“过冬”。

“推介会就是一个平台!”李宝平说,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和青岛有了间接合作。

那时,日照西沅机电有限公司给西安安庆压缩机有限公司提供几十万个储藏器,而这家公司每年给青岛海尔集团提供60万台压缩机。

“青岛既有市场,又有我们需要的合作伙伴!”李宝平开心地说,目前,他已经和青岛瑞智公司、胶南东元公司有了合作意向。如果合作成功,他的产品将借助这两个企业,走入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这样就打开了东南亚的市场。

自2004年以来,日照重点实施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战略,全市先后引进青岛项目600余个,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我们也在借助这个平台,寻找和日照企业的合作载体!”当天,青岛麒麟集团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张蕾说,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以及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优势体现在区位、基础、环境、规模、人才、技术等各个层面。

2007年,青岛在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八大产业机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55%,并呈现了高端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发展状态。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支撑,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为特色的基本框架。

“推介会必然会推动两市企业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当天上午,青岛市物流协会秘书长史晓青一直在微笑。

他说,青岛和日照地缘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同、产业相融,互补性很强,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泛的合作前景。双方在石化、汽车、造船、家电、电子、港口、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产业发展上,合作空间非常广阔。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