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让茶树暖暖和和过冬

发布时间:2008-11-20 07:37:00

本报讯(记者 迟锐) 我市作为江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去年茶农曾因为越冬防护措施不足,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今年的防护措施做得怎么样了呢?日前,记者再次走访了受灾严重的后村镇皂户沟茶园一带以及巨峰北山茶园一带。走访发现,今年我市茶农早在10天前就开始为茶树做越冬防护,早的甚至在20天前就开始动手了。

11月17日下午,在后村镇皂户沟茶园,记者看到,茶园里一片繁忙景象,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对茶叶进行茶树越冬防护,有在茶园地面铺草的,有打挡风障的,有为茶树搭建春棚的,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搭建春棚的茶农许延洪指着不到半米高的茶树告诉记者,如果去年不受冻,今年这些茶树最少也得有60多公分了。去年,因为冬季防护措施不足,造成春茶绝产,经济上也损失很大。今年接受了教训,早在10天前就开始下手做茶叶的防护措施,尽管搭建春棚半亩地就需要投入近3000块钱,但也是值得的。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的2亩多茶园已经全部浇好了越冬水,而且全部施了一遍有机肥,估计再有10天所有的防护工作就能全部做完,就算今年再次发生严重冻灾,这些采取了防护措施的茶树也不会有问题。

在巨峰镇后黄埠村,记者遇到了正在给茶园松土的茶农刘家福,他告诉记者,去年茶园受冻严重,今年算是吃一堑长一智,早早为茶树做好越冬防护。现在他已经给茶园打好了封园药,这几天就将开始为茶树打挡风障。

据巨峰镇圣谷山茶园的主人高建华介绍,在去年那种特殊的气候环境下,他的茶园冻伤率也在10%以内,他跟记者介绍了他的经验,首先要浇足越冬水,同时用发酵大豆饼当作基肥料。他去年用了两种保护方式,一种是挡风障的保护方式,一种是小拱棚的保护方式,他还是更倾向于采用使用挡风障的保护方式,拱棚保护方式首先是技术难度大,其次是在“暖冬”条件下,在撤棚后一段时间内,茶树不再萌动,处在一个停滞状态,有可能造成春茶减产。而采用挡风障的保护方式具有投入低、易管理的优点。

据了解,为了帮助茶农做好今冬的茶树防冻工作,早在11月6日,我市还召开了茶树越冬管理流动现场会,推广茶树防冻技术,预防冬季茶树冻害。同时茶叶管理部门还专门从省农业厅请来专家,现场向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传授茶园管理经验。目前我市所有的茶园几乎全部已经浇灌了充足的越冬水,施足了有机肥,茶农正准备为茶树过冬搭建春棚、打挡风障,其他的防护工作也正在按部就班地展开。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