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霞) 11月18日,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我市推广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渔业科技在全国地市级处于领先水平。
据悉,我市以水产研究所为依托,推动产学研结合,围绕生产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加强科技攻关和应用推广,取得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40多项,有15项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或获得国家专利。其中,“大竹蛏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黄斤鮸移植和人工繁育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施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许氏平鮋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推广了大西洋牙鲆、墨斑牙鲆、星斑川鲽等几十个新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市还深入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东港区涛雒镇建立了科技入户示范区,推广对虾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养殖户技术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争创了省级水产原种场、良种各一处,我市的大竹蛏种质资源保护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40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