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嘉兵 通讯员 姜海防)眼下,受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一部分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有的甚至到了关门歇业的境地。记者近日在昌华集团公司采访却得到了一组令人为之一振的数字:该公司今年1至9月份,虽然日照公司本部生产有所下降,但分布在国内外的企业仍为其抱回了“金娃娃”,全公司营业额增长30%,利润增长35%。
考察该公司的成长业绩,他们的做法就是超前谋划,以变应变,靠多元化闯出新路子。
调整营销目标,改变单一依赖美元结算的市场格局。昌华集团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国际化公司,以生产海洋仿生食品为主,其产品外向度很高,但过去主要销售到美国、俄罗斯及东欧市场。美元贬值的信号发出后,他们发挥自身国际金融资本运作优势,及时决策,将大部分产品调整到西欧及南美市场,国际结算由以美元结算改为以欧元、英镑结算,大大减少了美元贬值对企业的冲击。
开发国内市场,培植新的增长点。该公司鱼糜制品质量十分过硬,但以前主要外销,随着国内外人士及高档消费群体的增加,他们加大营销力度,将鱼糜制品挤进国内超市。今年1月份,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与世界500强连锁企业肯德基签订合同,为其供应麦香鱼,目前月供货在150吨左右,预计明年全年可达3600吨。目前,该公司又注册成立日照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辽宁朝阳富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富荣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引进北大的技术,进行蛋制品加工,每天可加工150吨鸡蛋。国内市场的销售增量,为稳定企业生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进军能源领域,分担市场风险。去年以来,该公司在国内考察了100多个矿业,最终确定了河北域内的两个矿业,注册成立了山东远东矿业有限公司,目前每天可加工400吨铁矿粉,今年前9个月,已为公司创造了3000多万元利润,目前,该公司正在新疆和昆明办理金矿和煤矿,期望通过多元化发展分担市场带来的风险。
到国外办工厂,降低生产成本。针对国内原材料、资金、劳动力、能源等生产性经营成本上升的难题,该公司超前谋划,早在2001年就寻求在发展中国家办工厂、搞出口。2001年及2004年他们分别在越南和泰国建立了海洋食品加工厂,加工蟹肉、鱼肉。越南工厂今年前9个月加工出口产品2500万美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泰国工厂出口1000万美元。原料在当地,市场往外闯,成本相对低,昌华集团靠到国外办厂,消化了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诸多困难,形成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洞察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决策的跨国集团生产经营新格局。
短评
应对市场困难需要新思路
若水
金融危机当头,每天听到的都是让人挠头的消息,特别是已经国际化的中小企业,受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已经难上加难。有什么破解良策?读罢《昌华集团以变应变冲出重围》这篇报道,觉得有一句老话要说,就是思路永远决定出路,应对市场困难需要新思路。
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企业不同的人经营效果会大不一样,就是同一个人经营,不同的阶段效果也不一样。这里面除了客观环境的制约外,人的因素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思路和眼光。
市场的环境是客观的,困难也是真实的,应对困难靠怨天尤人不行,等待观望期盼天上掉馅饼不行,希望一朝一夕市场大变也不行,根本的功夫在于培养战略思维,超前实施决策,及时洞察市场变化。昌华集团靠调整市场销售目标,应对美元贬值风险;靠开发国际市场,培植新的增长点;进军能源领域,分担市场风险;到国外办厂,降低生产成本的“四招”就是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