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兆龙)在涛雒镇明佳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2万余平方米的养殖池内,7500公斤幼参、2500余公斤半成品参,长势良好,丰产在望,据养殖户王玉明介绍,今年能实现产值1000万元,并且还送上了奥运会餐桌呢。
这是东港首家海参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该区最大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引导各社员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标准进行,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养殖生产记录,实现了苗种、饵料、渔药、产品销售及养殖技术五项统一,18位农民社员共同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致富路。
该区通过上档升级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等,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规范运作、健全制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支持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品牌,促进社员增收。全区围绕果品、蔬菜等优势农产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辐射带动16万余农户抱团走上了致富路。
该区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组织和经营体系,区域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百家,借势发展农业合作社,农民的农产品销路和农技管理都有了保障,南湖镇以北叶青品牌为依托成立了利农专业合作社,让周边353户茶农成为社员,抱团致富闯市场;而临沂申泰奶牛合作社则给该镇143户农民带来了惊喜。
在南湖樵叶子村,村民李云康高兴地对笔者说,“这辈子也没想到,俺竟然成了临沂的合作社社员啦,还是股东哎,去年分红率挺高的,还分了2000多块呢!”
原来,该村引进了临沂的申泰奶牛项目,为改变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难题,克服村民养牛“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局面,该镇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农民可选择以土地、实物、金钱等作为股份加入奶牛专业合作社,全镇143户农民遵循“民办、民管、民收益、风险共担”的原则,跨区县加入沂水申泰奶牛专业合作社,实行了“专业合作社+牧场基地+乳业公司”的合作模式,社员们选举了由多人组成的监管委员会,使合作社保持了高效规范运作。
目前,该社在南湖镇已建成规模为1000头的奶牛中心牧场两处,存栏奶牛1600余头,而申泰奶牛合作社到来前,全镇仅有20余头奶牛。
农业合作社不但为农民解除了种子、技术等方面的忧虑,还为农产品滞销开辟了“绿色通道”。西湖镇铨元村很多户都种黑木耳,但由于技术高低不已,黑木耳质量参差不齐,效益打了折扣,销路也不好。今年镇里引导帮助12个生产规模过10万棒的黑木耳栽培户成立了黑木耳合作社,统一为栽培户供菌种、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引导黑木耳栽培户抱团发展,邀请食用菌专家进一步对菌种进行了改良,统一包装、注册了商标,现在畅销临沂、青岛等地,户均年收入2.5万元以上。
在两城镇蔬菜专业村秦家庄,镇政府帮助200多户菜农成立了蔬菜合作社,规范了社内的各项管理,统一了蔬菜价格,避免了不正当竞争,该村种植的不离塔茄子、荷兰彩椒等,通过寿光蔬菜大市场,进入了北京、天津以及国外的超市,该村蔬菜社员平均年增收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