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看“长三角”产业转型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08-09-24 07:24:00

本报记者 王均薇 朱元理

市委书记杨军在点评南方学习考察感受时,“第一个没想到”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如此之快。

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企业利润下滑,发展后劲不足。而诸如“‘长三角’企业出现倒闭风潮”之类的新闻充斥各种媒体。

然而,在实地学习考察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依旧迅猛,率先优质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出口增幅仍然保持强劲势头。

究其原因,“长三角”城市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型,使这里云集了世界五百强的部分研发设计中心与制造基地、中国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中国最庞大的IT和IC集群、中国最密集的机场和港口。

从依靠“抱养别人的孩子过日子”到“生养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艰难而又痛苦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

过去,无锡工业经济“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使无锡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人口扩张的压力、土地资源消耗的压力。

“无锡发展已经没有退路,我们觉得应该走一条大力发展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找准了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将其作为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如是说。

无锡高等教育发达,有200多万名在校生,每年有五六十万的大学毕业生,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资源。有了人力资源,可钱从哪里来?无锡创新投融资体制,为创业者搭建起发展的平台。

目前,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聚集了包括世界500强、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NEC,清华紫光等创新创意企业近百家,初步形成了软件开发、IC设计、动漫游戏三大特色产业,已有8部原创作品在央视播出;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内聚集了北大微软学院、江南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是一个集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软件产业、动漫产业和教育培训等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孵化区,2007年3月成为江苏省首批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依托园区发展,今年上半年,无锡市软件和服务外包增长了70%。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纺织、机械制造逐步退出无锡工业经济舞台。去年,无锡市关闭“五小”、“三高两低”企业900余家。传统企业的淘汰拆迁,给无锡带来了“阵痛”,但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留足了空间,更为无锡市大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以今天的质量,换取明天的速度”,无锡人充满信心。因为这既是他们理性思考后的选择,也是他们实践经验的总结。

“长三角”产业转型,并不是一个城市的“独舞”,而是所有城市“群舞”长江畔。

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构建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的刺绣绝活实现东西方产业的对接——中国与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公共行政管理三个层次的经验,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先后建成了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国“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惟一试点区,并设立了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去年,园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3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0%,实现进出口总额569亿美元。

苏州人寄予厚望的“洋苏州”——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9家,高新技术产品476项,各类授权专利2360件。“从花钱雇人处理废料,到别人出钱买我的废料”,苏州高新区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环保技术、生物医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建成了苏高新软件园、微系统园、软件大厦、IT实训基地、高博软件学院等科技创新载体及配套设施。

完成“昆山制造”到“昆山创造”的质变后,昆山又打出了“昆山服务”、“昆山办公”的新品牌。围绕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的发展,昆山集中力量开发建设花桥国际商务城,把花桥国际商务城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中心”。美国普洛斯、AMB和法国凯捷、英国盖世理等国际著名服务业发展的落户,使昆山成为江苏省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花桥国际商务城也成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去年,昆山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33%。“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成为新一轮昆山发展的主战略。

盐城地处“长三角”北翼。苏通长江大桥的开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盐城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加快。而汽车行业始终是盐城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为龙头,盐城建起了汽车产业体系。目前,拥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96家,形成了年生产28万辆乘用车、5000辆大客车的产能。

风起云涌的“长三角”产业大转型中,企业的“创业、创优、创意、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激发,也成为城市转型最活跃的板块。

上海宝钢从昔日的“老国企”到今天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特殊钢材生产基地,离不开“推动进步之力,传递能量之力,加快发展之力”。而每一股力量,都离不开企业创新。2007年,宝钢创造了3个专利,6个技术秘密。近三年来,宝钢专利申请量以每年20%的速度提高。

和舰科技(苏州)公司是一家制造尖端集成电路的晶圆专业企业。第一座8寸晶圆厂在2003年正式投产,最大月产量可达6万片。昆山好孩子集团的前身是陆家中学校办厂,而今是全球最大的婴儿车供应商。据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报告,在北美、欧洲和中国三个市场,每销售1000辆婴儿车,其中的435辆来自“好孩子”。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公司是国内首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光伏企业。据悉,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正式投产,产能就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去年,尚德形成了540兆瓦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

“长三角”城市,可圈可点的企业太多太多。最为人称道的在于,其上下游产品体系基本能在“长三角”范围内维持自我平衡,初步形成了“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设备、现代通信和数字音频”等五大类上下游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体系,鼠标、显示器、激光视盘机、通讯光缆等产业集群优势也正在形成。

当国内的一些企业正在畏难发愁,寄希望于国家在宏观政策的调控方面有所松动,寄希望于国际市场在次贷危机方面能够尽量减少对国内影响的情况时,“长三角”城市主动出击,加快产业转型,使各项指标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吃惊之余,我们也在深深思考:是什么支撑起“长三角”产业的迅速转型?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