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档案,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的各个成员,在从事家庭事务和某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记录并保存起来已备日后查考使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建立完整的家庭档案,可以为家庭中的各项管理,如家庭理财、子女教育、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家庭档案,记录家庭生活历程,对于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文化品位、增进家庭生活情趣、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家庭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档案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
9月1日,一个晴朗秋日的上午,记者在日照港集团公司的办公大楼内见到了有工资家庭档案的鸿若。
鸿若是一个有着收藏爱好的有心人,毕业证书、出差护照、独生子女证、子女成长记录、购票证等都在她的收藏之列。记者在浏览她的“家庭博物馆”时,看到了她收藏了15年的工资条,从1994年到2008年,她一直坚持这种信念。小小工资条在鸿若的眼里很珍贵,她把每个月的工资条都贴在一本书内,仔细保管好,因为这里面记录着她15年来的生活变迁。
鸿若有记录的习惯,她把几十年来家里的生活变化都写进了自己设立的家庭档案里。她说,她本身就从事过档案工作,同时有收藏的爱好,以后便于查阅材料,她觉得做好家庭收藏一定要坚持好。
鸿若是一名军转干部,1976年入伍,当时到部队时,需要填写相关的资料。她说:“当时父母工作忙,也没有给我留下这些资料的意识,所以需要的资料全部靠大脑去回忆,从那时开始,我就认识到积累这些资料的重要性,所以我把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比较重要的资料都保存起来,记录好,这样以后可以便于查阅。”
怀着一颗坚持的心,从部队转业后的鸿若,出于对新生活的纪念,从1994年开始,鸿若就把每个月的工资条收集起来。从1994年开始,单位里就开始实行电脑打印工资条,记者看到,工资条上面列着“工资、伙食、津贴”等内容。
鸿若说:“当时我利用部队转业费买了一台20英寸的彩电,共花了2000元,当时觉得生活就很好了。”
到了2003年,国家、省、市的发展港口政策给日照港集团公司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企业改革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鸿若全家的生活开始走上了“快车道”,工资提高了,观念随着发生了改变,她深刻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飞速提高。
看看她的工资条:1994年,她的工资是400多元;1995年,她的工资有800多元;2003年她的工资就有几千元了;以后的几年里,随着企业发展和自己的突出表现,工资随着翻番
这一阶段的生活,鸿若用“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来形容。1994年,单位分给鸿若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她说:“别看房子不大,但是我们精心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从鸿若的叙述看,她对当时的生活很满意。
2003年,对于鸿若来说值得纪念,单位里分给她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她感觉非常高兴,精心进行了装修。生活条件好了,其中的味道也越来越丰富了,在穿戴、饮食等方面越来越讲究。生活品位高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她家看上了等离子电视,价值1万多元。工资提高了,健身、旅游、到高档商场购物不再是一种奢望,说起这些,她露出了满脸笑容,这一切点缀着她充满舒适的生活。随后,电脑等各种先进的电器设备一件件进入了她的家庭。
她说:“现在住上了宽敞的大房子,这在当初可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一套房子都要花费几十万,社会的变化真是太快了。”
如今,鸿若在公司是中层干部,丈夫也是一家不错单位的领导,一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满。谈及目前的生活,鸿若向记者展示了她目前的工资条,上面列着“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效益工资”、“流补工资”、“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等十几个项目,年薪总共在10万多元。鸿若说:“不看别的,工资条本身变化就很大,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还增加了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业有了。”
把工资档案建好、管理好,成了鸿若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工资档案外,她还收藏其它多本档案,偶尔拿出来看看,是一种乐趣,尤其是她给女儿建立的子女成长档案,给了女儿很大的鼓励。空遐时间和女儿坐在一起,翻看建立的工资档案和女儿的成长记录档案,可以鼓励女儿从容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感受当初的生活现实。“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家庭档案也是如此。当孩子看到自己成长记录,读书时的奖励证书时,会在激励中进一步成长进步,也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教育,成了一本实实在在的教科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变化反映出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一张张看起来不起眼的工资条,从另外一个角度折射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鸿若告诉记者:“每当翻开工资档案里的一张张工资条,看到自己的月收入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增至几千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变化带来的工资变化。今年恰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些工资条成了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