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25日小幅走低,继续了上周末收盘时的价格回落。自今年7月涨至历史最高记录以来,国际油价逐渐跌落,与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一致呈现走低迹象。从原油到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近期回落,部分缘于商品价格泡沫破裂。但市场需求状况显示,商品价格就此“一蹶不振”的可能性并不大。
大宗商品价格下调
国际油价在21日至22日大幅起落,代表了大宗商品近来经历的价格调整。
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21日盘中最高飙升6.48美元,达到每桶122.04美元,是近半个月以来最高交易价格。
第二天,纽商所10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开盘大跌,到22日收盘时下跌6.59美元,报于每桶114.59美元,创4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国际油价在两天内大起大落,继续了7月初以来原油的价格变动。与此同时,包括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告别持续已久的涨势,开始下跌。
在截至今年6月的过去半年内,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价格上升了29%,是商品价格35年来的最大涨幅。进入7月,商品价格不升反降,持续下跌10%,是28年来商品价格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
多家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商品价格走低的趋势似乎仍在继续。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统计的价格指数显示,不计入原油,商品价格下跌已经超过12%。路透社的指数显示,与7月创下的价格高位相比,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价格已经回落20%。
影响价格原因复杂
随着国际油价跌落,以“商品价格泡沫破灭”为题的报道见诸报端。但分析人士却慎言商品价格走势,因为其中因素复杂。
近来油价变动即为一例。国际油价在21日至22日大幅起落,地缘政治影响是原因之一。因为格鲁吉亚局势不稳,市场担心该地区连接欧亚大陆的输油管道能否正常运行。同时,美国与波兰正式签署反导基地协议,引起俄罗斯强烈不满。21日原油期货价格被大幅推高。俄罗斯宣布从格鲁吉亚撤军后,打消市场有关顾虑,原油期货价格因此在22日大幅回落。
美元汇率也是影响油价高低的原因之一。
21日原油价格大涨之时,正值美元对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汇率下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价格走高。
第二天,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会采取“必要措施”抑制通货膨胀,这番言论恢复了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22日,美元对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的汇率上升,从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原油期货价格。
供给短缺减缓降价
就供给层面而言,情况更为复杂:农产品的供给相对充裕,但原油和矿产品的供给却每况愈下。
因为供给短缺,全球粮价在去年大幅上涨。今年,主要农产品的全球库存量仍然偏低,同时需求不减。
全球工业用金属的产出也在增长,此类商品的价格已经持续下滑超过一年。但长远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全球矿产业增产面临难题。
在不少矿区,含量最丰富的矿层开采枯竭,出产的矿石质量每况愈下。必和必拓的首席执行官克洛珀斯抱怨,从大型卡车轮胎、机械铁铲和轴承,公司亟须更新几乎所有设备。技术瓶颈限制了新矿的开采,也阻碍进一步开发现有矿区。澳大利亚麦夸里银行分析师科纳·哈克指出,过去三年内,澳大利亚的铜矿产出低于每年计划100万吨,预计今年也会如此。
更糟的是,全球商品价格上涨令矿产业增产难上加难。电力不足影响了不少国家的矿产开采和冶炼。8月下旬,全球第五大矿产公司斯特拉塔公司宣布,位于多米尼加境内的镍矿生产线要改为以煤为动力,以避免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增长,改造完成前要暂停生产。这些因素限制了全球工业用金属增产,减缓了此类商品的降价步伐。
原油的供给情况最令人担忧。设备和人才不足极大限制了石油工业的发展。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近来宣布增产。这虽然有助于油价从最高位回落,但全球的原油库存量并未因此显著增加,再次证明市场对原油的需求旺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