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时”过“境”迁看岚山

来源:日照日报 发布时间:2008-08-07 07:51:00

本报通讯员 丁波

从1月31日到7月31日,时间过去了整整半年,岚山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也连续举行了6次,在这连续不断的6次城乡环境督查过程中,来自21个单位的督导组人员走大街、穿小巷,看乡镇、下村庄,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岚山区城乡环境的变迁。

“变化很明显!”

“没想到这里一治理会变得这么漂亮!”

“和原来一比真有天壤之别!“

在第6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笔者听到更多的是督导组成员对环境变化的由衷赞叹。

的确,每一次环境督查,督导组成员都能欣喜地感受到城乡环境的变化。城区绿化增多了、白色垃圾减少了、道路行车通畅了、市场管理规范了……岚山区的城市形象有了明显改观。

从垃圾堆到新景点

当督导组的车队经过万斛北路时,大家纷纷摇下车窗探出头来,欣赏着路边的美景。路侧倒垂的柳枝如玉女拂发,轻拂着被细雨冲刷过的冬青,干净而清亮,树下错落有致的小花在绿翠掩映中吐露出含羞红润……“真没想到,这里一治理会变得这么漂亮!”督导组的高科长忍不住发出感慨。

此情此景,谁曾想到第一次城乡环境督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垃圾遍地、杂草横生的垃圾堆呢?

在第一次城乡环境督查活动时,万斛北路是督导组第一个停车督办的地方。当时正值冬季,北风卷起白色垃圾绕着人打转,各种建筑垃圾到处都是,与四周林立的楼房和平整的公路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督导组当机立断,站在垃级堆上下发了第一张督办单,打响了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枪”,为城乡环境整治把牢了“严”字关。

也正是因为有了“严”字当头,才使得全区城乡环境有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往日一个个垃圾横飞、污水横流的卫生死角变成了今天赏心悦目的新景点。

从三个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督导组成员从区委楼前乘车出发,穿万斛北路,经岚山路、金牛岭路一路行来,走的顺畅而流利。

据笔者统计,这次督导的范围包括岚山头街道、安东卫街道、虎山镇、碑廓镇等4个镇办,行程近40公里,停车督办5次,整个督查过程用时一个半小时。

笔者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城乡环境督查时的情景:同样是在40余公里的督导行程中,督导组停车督办达26次之多,整个督查用时三个半小时之久。

第一次督查观海路,由于占道经营、门前三包不到位、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督导组三步一停,在前后约两公里的路段上走了近半个小时;时隔半年,当再次督查观海路,车子一路畅行,仅仅用了5分钟。

从26次停车到5次停车,从三个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从半小时到5分钟……透过这些数字的变化,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全区的卫生死角在日渐减少,城乡环境正发生着明显变化……

从退避三舍捂鼻子到站在垃圾箱上汇报工作

岚山靠海,岚山头街道更是依海而生,多年的渔业捕捞经济,使村民形成了在路上织网补网、晒鱼晾虾的习惯,环境卫生一直是个难题,向来有着“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说法。尤其在居民区集中的路侧垃圾箱,生活垃级混杂着腥烂的海货味,让人退避三舍。

第一次环境督查,在金牛岭路杨家庄子段,一下车,督导组成员们就被路西侧的垃圾箱熏得捂着鼻子直往后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彻底解决垃圾存放不合理、清运不及时的问题,督导组狠下力气,向岚山头街道和城建局连下3份督办单,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解决问题。

当第5次环境督查,督导组再到这里检查验收时,岚山头街道的负责同志就站在当初垃圾箱的位置上向督导组汇报了工作。“这种垃圾箱与传统垃圾箱相比,好处就是比较干净,垃圾都在地下,味道也比较小,街道在城建局的帮助下,在这一路段放置了8个这种地埋式垃圾箱,彻底改变了垃圾乱倒、味道难闻的现状。”

“和原来一比真有天壤之别!”全体督导人员对整改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据了解,目前,岚山区在城区人口集中的区域,都配置了这种垃圾箱,并建立了垃圾管理、清运的长效机制。

全区人民齐努力,敢叫岚山换新颜。

目前,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己持续了半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半年、一年……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充满活力、魅力、实力的新岚山。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