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夕
卢绪龙是莒县县委党校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27岁的她如今成为莒县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
这样的身份转换源于刚刚结束的我市年轻干部公开选拔任用工作。
同卢绪龙一样,在本次公开选拔工作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青年才俊共有25名。其中张东、袁利强、马妮等10名同志被选拔为副处级干部,周贤平、王传国、卢绪龙等15名同志被选拔为正科级干部。
他们中,副处级的全部33岁以下,正科级的都在27岁以下。
“公开、平等、竞争、选优”,本次公选工作过程透明、严格公正,社会各界对此反响热烈,认为这样的公开选拔不仅给年轻同志个人成长带来了希望,更为我市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公开赛马”
一个富有激情活力的城市,缺不了一批眼界高、思路新、胸襟宽的年轻干部队伍。
“前段,我们对全市干部队伍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感到目前年轻干部数量偏少,选择余地也比较小,培养选拔的任务很紧迫”,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科长王金祥向记者介绍,为改善我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市里决定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
怎么选?
按照常规的选拔方式,根据目前我市的干部资源实际,很难选出这个年龄段的副处级和正科级干部。
5月16日,十一届市委第39次常委会原则同意市委组织部的意见建议: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5月27日,预报名启动。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的通知在日照人事人才网公布,同时,公选通知下发到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求严密组织,积极动员,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报名参加。
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的决定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据公选办工作人员介绍,公选通知发布的当天,报名咨询电话就络绎不绝,上百人报名参加。
王金祥透露,为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能参加,实现优中择优的目的,公选办其实在4月上旬就开始了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市符合报考条件的干部有了初步了解。预报名后,公选办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对报名者进行全面的资格审查。
截至6月25日,共有230人参加报名。经审核,有214人符合报考条件,16人因为超龄、学历不达标、参加工作时间不够等原因不符合报名条件。
“对这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同志,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通知这些同志及所在单位,对个别一时想不通的,进行了面对面谈话,解释不符合条件的原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王金祥说,目前这些同志都能正确对待审查结论,并对公选办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
书面资格审查后,公选办对考生特别是报考副处人员增加了实地资格审查环节。通过与考生所在单位领导及本人接触、谈话,实地了解干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为下一步选拔、任用提供依据参考。
引入专业机构科学、公正选人
怎样的选拔既科学又公平?
“为实现科学、公正选人,我市在此次选拔工作中创新方式,首次引入第三方——外地某专业机构,请其全程负责此次选拔的笔试、面试工作,”王金祥告诉记者,引入第三方的目的是希望确保此次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即给竞争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专业化的公选环境,提高公选工作的公信度。
6月29日上午,公开选拔笔试工作在新营中学举行。
由于准备充分,组织周密,笔试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工作中,重点强化了考务、阅卷和保密等关键环节,考务监督和考场监考全程均有市纪委工作人员参与。
“这次考选,我们从纪检、监察部门抽调了部分人员直接进入笔试考场监考,这也是我市所有考试中的首创。”王金祥介绍,以往的纪检监察人员只负责巡视监督,现在每个考场都配备了纪检监察力量,直接面对面监督考生,和专业监考老师组成搭档,两者互相配合,互相监督,整个笔试过程秩序井然,没有发现任何作弊违纪现象。
据了解,此次笔试从命题、试卷印制到阅卷,全部由外地专业考试测评机构独立操作完成。
试卷题量大,客观题少,主观题多,突出了对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其中副处级干部笔试命题充分体现选拔职位的特点和需要,笔试内容中主观题占了75%,这在我市的历次公选中还是首次。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金祥说,这样既避免了部分考生靠突击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的现象,又真正地把那些平时注重积累、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选拔上来。
走出考场的考生普遍反映试题的命制科学合理,能充分反映出应试者的水平。
7月1日,笔试成绩电话通知考生本人;7月2日,进入面试人员的笔试成绩在《日照日报》公布。笔试成绩考生都给予认同,无一提出异议。
进行全面考察
7月3日至4日,公开选拔面试工作在太公宾馆举行。
参加面试人员共76人,其中报考副处30人,报考正科46人。
面试评委9名,都是外地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专家,水平高,能力强,公道正派,严谨细致。
整个面试过程严密有序,秩序井然,面试成绩当场公布。
“进入考察范围人员是根据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按照1:1.5的比例确定的,”王金祥说,报考副处级前16名进入考察范围,报考正科级前23名进入考察范围。
7月7日,进入考察范围人员的面试成绩和综合成绩又在《日照日报》公布。
7月8日,组织考察工作启动。公选办开始对进入考察范围人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考察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的个人能力、实绩、品行和遵纪守法情况,并充分考虑群众的评议意见,优中择优。7月10日,考察结束。但考选工作尚未结束。
原来,公选办开拓思路,全面创新、改进了传统的笔试、面试和考察三环节定乾坤的选拔方式,在经过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后,又增加了组织部领导与进入考察范围人员的一个见面会。
通过逐一面对面的接触谈话,了解掌握考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考生的综合考试成绩、考察情况,部长办公会对考察对象进行了投票表决,确定了10名拟提交市委常委会议研究的副处级干部人选和15名正科级干部拟任人选。副处级人选待市委常委会研究,正科级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有关区县和市直部门及时办理任职手续。
经过笔试、面试和综合测评、考察,张东等25名考生成功胜出。
7月29日,市委常委会作出副处级干部任职的决定。
至此,于今年4月开始启动的我市年轻干部公开选拔工作经过前期准备、书面资格审查、实地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票决、任用等几个阶段,全部工作圆满结束。
作为本次公选工作的具体组织者,王金祥欣慰地说:“从结果来看,选拔出来的25名干部素质较高,符合这次考选要求,达到了考选的预期目的,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
这样的公开选拔,给了很多人机会,也给了更多人信号: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凭实力说话。
卢绪龙对记者说:“刚开始报名参加,还对这次公开选拔存有疑虑。可事实证明,此次选拔竞聘工作很科学、很公正,这也是我获得成功的关键。”
有关人士认为,市里这次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给了一批有才能的年轻人展示自我的舞台。整个选拔过程可以说是一次“阳光下的竞争”,组织严密有序,真正让能干实事又甘于奉献的干部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