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日照名师把脉’08高考试题(上)

来源:黄海晨刊 发布时间:2008-06-12 10:12:00

目前,实施高中新课程后的山东第二年高考已正式落下帷幕,高考方案的变化让这次高考试题分外引人瞩目。而作为即将升入高三的下届高考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此次考试透露出的命题趋势。

6月11日,《黄海晨刊》约请了日照一中的几位高三名师,分析今年高考试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在学习策略上应作出哪些调整。

语文卷

一、试题点评:

完全按照考试说明

来命题,比较平稳

我觉得,山东省的试题是很正常的试题,它完全按照考试说明来命题,比较平稳,从题量来说,和前几年一样是23道题,试卷的结构没变。I卷,12道题,基础知识5道题,字音字形各为一道,有词语辨析,有语病判断;其中有一道标点符号题,材料新颖,难度不大。语言知识靠积累,功夫在平时,是考生最真切的体验。

文言文是一篇比较简易的文章,取材《聊斋志异》,写人记事明晰,文字障碍少,有助于考生理解文意。所以我们从文言文的试题来看,今后大家除了词语的基础知识积累以外,另外就是对于文章内容全面的把握,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文阅读题方面,小阅读和大阅读题型与过去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小阅读3道选择题,基本上考查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主要文章内容判断。大阅读取材都以写人评价为主,有些出乎意料,好在设题规范,做题思路不难把握,令人欣慰。

第五大题侧重语言能力的运用,考查了概括、连贯得体和修辞方法,自然是备考之重点。2008年高考作文继续延续2007年高考作文的思路,是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话题富有形象感,立意更加贴近现实。透过形象找到适当的本体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该命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

第一点: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

第二点:找到适当的本体。因为该命题是比喻式的,纯写春天和小草,文章会太浅,没有什么新意,缺乏深刻性。在选材上,可以根据“春天”和“小草”的因果关系,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因果关系的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例如:“功到自然成”“是爱使他重新走上正确道路”都是比较好的题目。

“春来草自青”这个素材,考生只要抓住“春”和“青”两个关键的字眼,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素材,一定把与“春”和“青”相关的信息表述清楚,假设考生选择地震素材,就可以写灾区重建,春天很快就会到来,鼓励灾区人民应该努力战胜现在的困惑。从大取材,可用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变化,思考那些引起重大历史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总之,强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把四川地震作为高考作文内容,对塑造学生灵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地震的影响有很大的好处。高考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也注重精神层面的考察,四川地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学生是社会的未来,理应关心这么重要的事件。

二、试题启示:

高中生不能脱离社会

要随时关注热点问题

今后的语文教学也必须和实际生活、时政热点紧密联系。高中生不能脱离社会,要随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不是说只有政治、历史才和社会热点有联系。在当今时代,相信没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从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作文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考生的立意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都应具备时代针对性。

注意基本功的训练。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知识,不能一味取巧。作文不要相信速成。考生在平时要学会用眼观察生活,用心记录生活,既要积累一批活生生的生活故事,也要积累一大批来自《读者》、《青年文摘》等期刊上的文学故事,要通过参悟他人叙事说理的方式,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创作,变作文为美文。那么考生高考作文就会成为平时作文的一次实力与魅力的大展示。

数学卷

一、试题点评:

试题偏难,

学生不适应

2008年的高考是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二年高考,在保持山东省去年高考数学基本题型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重视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养。但由于在部分试题设计上没有控制好试题求解的思维量和运算量,强化了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导致2008年试题偏难,学生不适应。

强调“三基”,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2008年数学试题仍然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侧重了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前16道题看似简单,但每个题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的交叉综合,学生只有对多个概念真正掌握了,才能正确解答。

试题仍然设计了三角、概率、数列、空间几何、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六道大题,对重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查。同时继续考查了新增内容:三视图、框图、茎叶图、绝对值不等式。

突出能力立意,注重数学思维能力考查。

2008年数学试题后四道大题着重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而这恰恰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四道题学生似曾相识,但由于平时解题习惯用计算器,缺乏动手、动脑,因此在解答过程中碰到字母、整式的推理、化简、运算就倍感困难、障碍重重,部分学生没有做完就放弃了。

贴近生活,强化应用。

2008年试题设计了三道应用题共22分,比2007年(2道题17分)多了一道题,加强了对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有两道题以奥运为背景,一道以城镇人口为背景,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习题,提高实践能力。

二、试题启示:

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以不变应万变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数学考试说明》,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概念、公式)、能力点(技能、方法)、衔接点(学科内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点),关注变化点(增删的知识、能力要求)。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习题化,习题题组化,充分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复习思路,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

充分发挥“满分卷”、“错题本”的作用,“满分卷”是二次过关的一种形式,通过“满分卷”,优化解题方法,规范数学语言,使数学思维得到二次升华;“错题本”是对知识、技能和思维缺陷的进一步校正。

抓规范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运算能力。

强化三思,总结规律,积累解题经验。

英语卷

一、试题点评:

试题的题量和难度

把握比较得当

2008年高考英语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同2007年。但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体现和突破。具体分析如下:

听力部分音质清晰,较去年语速略有加快。鉴于2007年听力试题多数考生感觉语速过缓,平时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我们也相应注重语速的适当提高,所以考生感觉较平时的训练更易听懂所涉及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

2008年英语试题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考点分布合理,各小题考点明确。稳中稍有变化,覆盖面广,考查内容均为中学教学中的重点,没有偏题怪题。题干简短,但语境自然完整,意义明确,更加重视语言的真实性。

2007年完形填空选择了一篇具有一定难度、蕴含生活哲理的议论文。而今年的完形填空题实际说来并非新材料,相关的内容材料部分考生并不陌生。文章体裁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夹叙夹议式记叙文,所以考生不会感觉突然间摸不着头脑,但设题兼顾了文章的点线面三个层次,突出考查考生的语篇理解和语用能力。考查项目依然以实词为主,在20个小题中,大部分题目需要考生逾越句子层次,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作答。所以尽管相关材料有的考生阅读过,但对该段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对试题的完成情况能充分反映出不同层次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007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由往年的5篇文章调整为4篇,今年依然为4篇文章,设20题共40分。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多样。短文词量较去年少几十词,试题词量也有所减少,所以总阅读词量减少。

卷II中阅读表达是我省2007年高考改革的一大特色,是结合我省教学实际进行的开放性、灵活性、选择性等主观试题的研究和尝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注重学习策略,强化语言运用能力,体现“用英语做事”的课程理念。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把语言知识放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既考查考生的语言输入能力,也考查语言的输出能力,更是对考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符合交际教学的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但2007年考生对于阅读表达这一新题型还不够熟悉,致使该题得分率偏低。今年的阅读表达相类似的材料部分考生见过,但题目设计更为灵活。

最后的书面表达,所涉及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每个考生都极为熟悉,考生均有内容可写。本题所提出的要求符合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优秀考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其英语写作能力。事实上,写作在考查考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试题启示:

要进一步扩大

课外阅读量

2008年高考英语考试内容与高中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也要进一步扩大课外阅读量。今年有的考生之所以感觉时间较平时的模拟训练充裕,是因为熟悉完形填空或阅读表达的阅读材料,这样就可以从时间上保证书面表达的效果,从而在高考中夺取更好的成绩。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