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日照在川建救灾物资中转站

来源:黄海晨刊 发布时间:2008-06-11 09:32:00

本报讯(记者 孟锋 通讯员 王昱) 6月6日,市交通局援川先遣队从北川县传回一个好消息——全省首家前方救灾物资临时中转站即将建成。

和好消息一起发回来的,是一条手机短信,“生活比原先想象的适应,情况比原先想象的复杂,任务比原先想象的艰巨,环境比原先想象的糟糕,最大问题是交通,影响交通的因素泥石流、滑坡、塌方,无常是余震、降雨。”

这条短信的作者,是市交通局副局长王玉。

6月3日20点左右,王玉、贾斌昌、刘冰组成市交通局援川先遣队,抵达四川省绵阳市。

6月4日一大早,王玉突然想起,这一天是他45岁生日。

当晚11点30分,副市长、市援川前线指挥部总指挥解世增一行,来到市交通局援川先遣队帐篷里,以水代酒祝贺王玉这个特殊的生日。

王玉在电话中说,他们抵达绵阳市后,市援川前线指挥部就给先遣队的工作做出指示:三人列为市援川前线指挥部组成人员,组成交通运输组,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任务是负责把救灾物资从日照运到北川县桃龙乡;尽快选址建立中转站,招聘当地司机、租用当地车辆做好转运准备;进行实地勘察,选择合理运输线路,提出运输建议方案。

6月4日凌晨6点50分,副省长郭兆信在解世增陪同下,来到先遣队驻地,特别嘱咐前线工作人员要注意安全。

王玉透露,他们每次实际勘察线路,都要带足3天的干粮。行车时半开车窗,一人探出头专门观察警戒,随时注意飞石和滑坡。

6月4日上午8时30分,先遣队与省交通厅援川前线指挥部取得联系。

当日上午10时,应先遣队请求,北川县桃龙乡党委书记涂远斌搭乘直升机来到先遣队帐篷驻地,与先遣队工作人员接触。

那一天,涂远斌简要介绍了桃龙乡与外界的公路通阻情况,为先遣队下步选择运输线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当天下午,先遣队还与绵阳市交通局、运管处取得联系,并了解了交通线路和示意图等相关信息。

6月4日下午5时,市交通局派遣的援川前线工作车辆安全抵达绵阳市,与先遣队接头后,立即投入了工作。

王玉说,道路不通成为制约日照救灾物资运输的瓶颈,大批救灾物资只能依靠空投。尤其在中转站选址、车辆征集、驾驶员招募、探路难度等方面有相当困难。

由于绵阳地区系重灾区,当地生产和生活秩序尚未完全恢复,加之仍有余震、堰塞湖溃堤等不安全隐患存在,适合中转的场地不太好找。6月3日,发生4.5级余震。6月4日,发生两次4级以上余震。地震发生后,当地车辆、驾驶员都承担了大量的自救任务,增加了征用难度和成本。

王玉还透露,绵阳市交通局介绍当地基本没有成规模的运输企业。由于受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余震、降雨等因素影响,增加了先遣队探路的难度和危险性。

新闻背景:

日照对口援建的桃龙乡位于北川县西北部,地处偏远,面积69平方公里,总人口3256人,总户数975数,全乡有6个村,35个村民小组,是北川县唯一的藏民自治乡,也是重点扶贫乡。乡境内山高沟深,森林茂密,居民居住分散,50%的居民散布在山上。

根据市指挥部前期考察和当地交通部门介绍,进入桃龙乡的通道有3条。其中一条因被唐家山堰塞湖淹没,一年内没有打通可能;一条因北川县城大面积山体滑坡、县城封闭等原因短期内不能打通;只有一条需经江油、平武、川主寺、松潘、茂县、墩上、坝底、马槽绕行600余公里能够通往桃龙乡,但其中马槽至桃龙30公里不通,目前正在昼夜抢修,据称最快需要半月以后才能打通。

编辑: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