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会志愿者最近在忙啥
发布时间:2007-09-01 09:12:52
本报讯(记者 孟锋 实习生 熊若言 邢慧)
8月30日上午,家住新市区的刘女士致电晨报说,前几天,他们一家人去看水运会开幕式晚会了。她女儿很想加入到那些戴红帽子、穿黄短袖的志愿者队伍中,不知现在还能否报名?
当日上午,团市委书记、水运会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传忠表示,目前,水运会志愿者1280人,分为19个志愿服务团队,分布在水运会各部室80余个岗位。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6岁。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水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关心支持,由于志愿者数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赛会要求,所以目前不再扩大招募了。
■竞赛志愿者:
1小时充
200余标识气球
正式上岗时间不长,但竞赛志愿者们已完全融入了激烈对抗的竞技氛围。
激流回旋竞赛志愿者负责人曲德立说,他们距离总部最远,几天下来,所有人已习惯了炎热天气与户外曝晒。他们主要负责激流回旋阶梯控制闸、安置警示杆操作,尽管工作十分单调机械,但眼瞅着万马奔涌的海水,别提多自豪了。
摩托艇竞赛志愿者身着救生衣,在烈日下铺设移动码头上的木板,橙红色的救生衣在碧海蓝天下分外醒目。他们扬起晒黑的脸,骄傲地显摆,“我们是海上最美的风景。”
8月24日,蹼泳竞赛志愿者接受了充气球标识比赛区域的工作。大家原以为这是一项蛮有意思的任务,可1小时连续要充200余个标识气球,在这燥热的天气里可就不那么好玩了。
■水上安保志愿者:
几分钟捞起
70公斤的橡皮人
水上安全保护工作是水运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安保志愿者肩负水上救护和水上巡逻等职责。
为确保关键时刻万无一失,安保志愿者进行了长达一星期的艰苦演练:将重约70公斤的橡皮人及时、准确地抛下水,然后利用救生船上的救生衣、绳子、竹竿等设备,在第一时间内把橡皮人救起。
为熟悉紧急救护动作要领,志愿者们身着救生衣,烈日下无数遍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往往是一场演练下来,大家都累得衣服上结满盐花。
8月23日上午,在比赛过程中,一名赛艇运动员由于操作不当落水,他向水上巡逻的志愿者紧急呼救。志愿者孙安在接到呼救后立即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将运动员救起,并协助他排除赛艇内的积水,这名运动员没有因此耽误比赛。
水上安保部的女志愿者们同样辛苦,除了负责每日的文秘工作,还要给每天出海巡逻的志愿者送水送饭。送一次饭的行程要4000多米,炎炎烈日下,有的晕船,有的中暑,可是她们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安检志愿者:
“2秒一人”检票速度
作为我市历史上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水运会建立了严密的安保体系。
开幕式观众入场是对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重大考验。入场时,近两万名观众都要经过一道安检门,在这里负责安检的志愿者,要提醒入场观众把身上的手机、钥匙等金属物品放入指定位置接受安检。
任务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志愿者们可谓费尽了心思,每天各小组的人都会聚在一起,模拟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想出对策。
开幕式入场时,检票组每位志愿者检票量都将超过1000张,工作效率的高低将对会场秩序产生直接影响。在几天内,检票组的志愿者就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检票技术。在入场演练中,志愿者李武涛以2秒一人的高速度赢得了喝彩。
来到水运基地的人都会发现,到处都有志愿者在协助管理基地内的安全保障工作。在水运基地的入口,经常挤满前来询问票价、比赛日程等问题的游客和市民。这时,安保志愿者又充当了宣传员和解说员,细致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周末旅游高峰时期,万平口、青岛路等地经常出现堵车现象,协勤任务非常艰巨,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海风和烈日让他们晒成了“泥鳅”,不少人被不同程度地晒伤。
■舞美志愿者:
两天磨穿一副皮手套
在年轻的志愿者看来,分配到大型活动部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轻松不说,关键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明星们”。但是几天下来,他们的想法有所改变。
大型活动场地内没有遮阳的地方,吃饭时只能到处寻找汽车旁的一片小阴凉地;短暂休息时,就在舞台后面的草地上坐一会,可每次都是坐着坐着就睡着了;开幕式演练都安排在夜间,大型活动部、水上安保部的志愿者每天都要工作到午夜,8月23日是凌晨2点才下班。
在8月28日的开幕式上,有一个可爱的巨型水娃飞过水上舞台。又有谁知道,这飞起的一瞬凝聚了大型活动部维亚志愿者们多少心血和汗水。
每天安装钢架、滑轮,拉动钢丝,胶皮手套几乎是两天就磨破了。下午1点,正是太阳最毒辣时,当别人都在休息时,维亚志愿者们却还继续在拉钢丝绳。
志愿者韩媛媛说,“起初也有点委屈,但慢慢体会到了另一种快乐,想到开幕式是因为我们的付出而变得精彩时,就觉得再累都值得。”
志愿者张世杰住在大学科技园的毓华园,晚上送志愿者的班车只开到文泽园,从文泽园到毓华园要走半个多小时。每天的凌晨一两点,城市早已进入酣梦时,他却独自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