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我要投稿

干部“带薪创业”缘何引发争议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7-08-12 08:52:02

    陕西省咸阳市日前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优惠措施,其中包括公务员离岗创业可获得经济补偿,3年内工资照发等。消息一传出,立即引来各方面的不同解读。拍手称快者有之,持怀疑态度者有之,更有网友质疑此举是拿着纳税人的钱给公务员搞福利。

    干部离岗创业可获补偿

    7月22日,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的实施“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动员大会上,咸阳市委公布了实施“三大创业”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鼓励机关干部辞职离岗带头创业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措施包括: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愿意辞去公职的,本人申请,经组织批准,按工资发放渠道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5-10万元。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退休,从事创业活动。提前退休人员中,年满50周岁、任职8年以上的副县级干部,连续担任正科或副科职务满8年的干部,均可享受上一级职务的工资待遇。市、县两级事业单位和乡镇必须有20%以上的干部职工离岗创业,干部职工创业期间,3年内职级和工资正常晋升发放;3年后愿回机关工作的,由原单位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不愿回机关的,3年内工资按原工资额的80%发放。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范围内,允许党政机关工作人员8小时以外从事与职权无关的第二职业。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企业任职、挂职,领办、帮办企业。鼓励支持离退休人员(党政领导干部退休后领办、创办企业按有关规定办理)发挥专长,积极参与创业。

    在出台鼓励机关干部辞职离岗带头创业措施的同时,咸阳市还出台了归国留学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转军人、港澳台胞等人员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实施三大创业,咸阳市提出,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70%以上,个体户和私营业主要达到30万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要突破3500元。

    咸阳毗邻西安,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都,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但是历史上的辉煌并没有缓解现实的尴尬。咸阳是个农业大市,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是其基本市情,全市有上百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咸阳过去还是全国有名的纺织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大量压缩纺织行业的规模,导致大量工人下岗,不少纺织厂甚至出现了所有工人全部下岗的局面。“就业难”成为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紧迫问题,如何更加有效的发展经济也成为摆在咸阳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咸阳提出促进创业的相关措施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

    “带薪创业”引发争议

    咸阳市鼓励机关干部辞职离岗的措施出台后,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一些机关干部表示将会认真思考相关措施的利与弊,然后再决定自己的去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机关干部说,割舍公务员的工作固然让他有些犹豫不决,但考虑到鼓励创业的措施比较到位,如果有好的创业机会,他也会投身到“商海”之中的。咸阳市的做法在网民中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主要的声音是质疑干部“带薪创业”的合法性与公平性。一些网民认为,不应该把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拿去为个人创业提供便利。

    网友“阅人如麻”发出以下疑问:公务员可以带薪创业,我是平民百姓能带薪吗?谁给我发“救生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离职创业期间所发的工资从何而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带薪创业可能滋生腐败,他们可以在创业期间利用各种关系搞不正当竞争,扰乱的市场秩序,谁来管?

    网民“好记性”说,鼓励干部下岗创业,似乎无可非议。作为人民的公仆,理所应当敢挑重担。可是,搞创业就得有这么优厚的待遇,偏偏只有公仆们享受呢?人所共知,人民的机关,都是用的纳税人的钱,给那么高的补偿,人民的政府就不想想纳税人的感受吗?只要创业,就能一次性经济补偿5到10万元,三年内的工资、职贴照发,又是多少万?三年后,愿意回机关工作,仍旧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优厚得不能再优厚,明摆着挂着创业的牌子,私分纳税人的钱财!稍有头脑的人会清楚地明白什么道理。

    他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金之下,还有退路,创业,看来只能创收,名利双全,有何不为!想一想现在很多破产的企业和下岗的职工,他们能拿几个钱?假如他们也有这样优厚的待遇和公平的机会,不知会怎么感谢我们的公仆多少遍。凭什么滥用权力,把纳税人的钱当红利发!

    网民“黄河楞娃”看了咸阳鼓励干部创业的规定,觉得此举在陕西来说颇有新意。他说各地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实在是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障碍,而那么些假公务员、超编的公务员却无人愿管无人敢管,成了纳税人的巨大负担,鼓励干部下海创业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但他同时也认为,咸阳市对今后政府机关随意进人要有办法,要是没有控制的办法,这个规定就没意义的。

    专家:鼓励创业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咸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咸阳市实施“三大创业”中关于干部创业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干部带头创业。“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中,蕴藏了相当一部分有学历、有专长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带头去创业,说不定会闯出新天地。”

    对于“既然干部已经去创业,为何原单位还要保留工资待遇”的疑问,这位负责人解释说,创业是有风险的,鼓励干部去创业,并不是要砸掉铁饭碗。无论是离职创业有经济补偿,还是提前退休高套工资,目的是让干部有信心、有底气去带头创业,这实际还是一种鼓励措施。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对于陕西这样的西部省份来说,咸阳市政府的做法是很有新意的。作为西部内陆省份,陕西经济长期以来发展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营、私营经济不发达。陕西省在解放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和农耕经济,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阶段;解放后,国家处于三线建设的需要,在陕西大规模布点进行工业建设,可以说三中全会以前陕西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就没有根植下商品经济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私营和民营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不发达,这是导致陕西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宝通说,咸阳市政府的做法,有利于鼓励更多的机关干部下海创业,对于发展当地的民营和私营经济是很有利的。机关干部一般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较为开放,而选择下海经商的肯定是一些有成熟想法的群体,这使得他们创业成功的几率很高。他们创业成功后,除了能带动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之外,还能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大潮中去。

    张宝通还认为,退一步来说,咸阳市政府鼓励干部创业的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措施,怎么会有人愿意放弃机关舒适的生活去创业。适当给创业者安排好后路,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勇敢地走出去。而且,鼓励机关干部下岗创业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行为,既减少了机关编制,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

    有关专家也指出,由于机关干部的特殊身份,政府一定要未雨绸缪,坚决杜绝因“干部带薪创业”而产生“红顶商人”的可能性。

编辑:cr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