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嘴”喻指说话絮叨的嘴或指说话絮叨的人,往往会使人有嘴碎、啰嗦之嫌。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婆婆嘴”至关重要,能提前打好“预防针”、注入“清醒剂”。
俗话说,多些事前“婆婆嘴”,胜过事后“妈妈心”。善用“婆婆嘴”,既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负责,也是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善用“婆婆嘴”,念好干部监督“紧箍咒”,才能把党员干部心中的“小九九”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腠理之疾”深入骨髓。在众多落马的干部当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因为侥幸心理,在犯错以后不但不知道悔改,还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倘若能够有人予以及时提醒,在很多时候是能够起到“治病救人”效果的。
善用“婆婆嘴”,关键要用真心真情。“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说好“婆婆话”,唯有在“真”字上下功夫,方能晓人以理、动人以情,达到“推心置腹”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只关心下属的工作,不注意其生活及心理健康,即便是发现下属有问题,始终是一副刻板的面孔,只讲空洞的大道理,纯属走过场、完任务。这样的“婆婆嘴”,收效甚微,甚至起反作用。只有真心对待党员干部,用真情打动他们,“婆婆话”才能入脑入心。
善用“婆婆嘴”,应将其制度化。“婆婆嘴”是对党员干部的厚爱。站在从严管理干部的角度看,除了要把“婆婆嘴”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外,还需要将其制度化,尤其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体责任,真正做到一次把问题讲透,一次把“小病”消除。只有让“婆婆嘴”像警钟长鸣于党员干部耳畔,才能帮助党员干部从“侥幸”之中醒来,于“偏离”之中归位。
“于安思危,于治忧乱。”我们要善用“婆婆嘴”,防止党员干部因“小病”拖成“大病”、小错酿成大过。(注:原文2023年10月16日刊于《日照日报》A2版,网址为:http://epaper.rznews.cn/shtml/rzrb/20231016/608278.shtml)(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