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山东52家民企入围,数量位列全国第三。民企500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折射出地方经济的活跃程度。今年1-7月,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2%,占进出口总值的73.9%,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发展态势引人关注。
山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绩可喜,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当前也存在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如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山东给出了回答,从软、硬两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从日前出台的《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可以看出,山东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信心与决心,从转变思想、优化环境、强化供给、激发动力、组织保障五个板块入手,多维度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其中,持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无疑是助推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今年5月,《山东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发布,这是山东自2020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我们在20个领域提出170条具体改革措施,全面建设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山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成杰说。
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从2023年入围500强民企的52家山东企业来看,大都为重工业领域企业。山东是工业大省,但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优化,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关键。山东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山东不断建立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共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除此之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财政政策措施》、9月25日举办的山东重大科技成果路演活动等,也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提供了巨大引擎。
不断增强“人”的力量
民营经济发展,靠的是人,一方面是有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是要有人来加强“内功”。
从制度入手,不断健全完善考核评议制、奖励激励制、追究问责制等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打击各类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违法违规活动,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与事的问责追责力度,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同时,完善宣传培训机制,突出正面典型引领的影响力,加大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加强服务民企的正向激励力度,给足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也在全社会营造出尊重、支持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韩欣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