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新闻
我要投稿

接纳,提升情绪能量——精神疾病照护者如何与患者相处

来源:日照市精神卫生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26 17:01:32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存在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我国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已达到16.6%,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家庭成员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主要照护者,而照护者在陪伴患者康复的同时,还要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外界的不理解。


重担之下,照护者如何接纳疾病、抱持患者与作为家人的自己,有效应对疾病的同时,保障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正视精神疾病,

不逃避和否认,

接受家人患病的事实




“我从五年前就跟家里人说我想去看病,我觉得我抑郁了。但他们认为这只是我不想上学的借口,所以我只能自己偷偷去门诊。今年我的状态更不好了,我威胁他们,如果不带我来住院我就去跳楼,他们这才送我来住院。”


在她出院的前一天,她大哭了一场,她很担忧“出院以后,我还是会回到之前不被理解的生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 有些家属朋友不认为患者是“生病”,认为这只是矫情、或者情绪管理能力差;


● 有些家属朋友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家人患有精神疾病,而歧视自己



作为家属,我们需要知道:抑郁症不是患者“不够坚强”“心眼小”“想不开”,精神分裂症也不是患者“人格分裂”“动不动就打人”。


精神疾病跟躯体疾病一样,都是疾病,都需要得到治疗。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是多因素疾病。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更不可耻,生病不是患者的问题、更不是患者的错。


因此,如果您是患者的家属,请接受TA生病的事实,及时带TA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症状,尽早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照护者对疾病的正视、对治疗的接纳、对患者的帮助,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增进患者对治疗的乐观态度,减少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了解疾病的症状,

分清“病”与“人”




我父亲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我和我母亲每天轮换着照顾他,提醒他按时服药。一般情况下他情绪都很稳定,但有的时候会突然发怒,说我在他饭里下毒。有一次还打了我一巴掌,我都要崩溃了。

有少数患者发病时会有冲动攻击、自伤自杀行为及怪异言语,这是受精神症状支配的,并不是患者的主观意愿。认识到这一点,家属朋友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表现,调整自己的心态。


也因此,家属朋友们需要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了解患者哪些情绪及行为是受精神症状的支配。


比如,当患者认为家人要害自己、在饭菜里下毒,听到身边有人说自己坏话,因此对身边人加以责备,甚至有攻击行为时,家属就可以识别出这是患者的病情有所波动。


TA对我有言语/肢体攻击≠TA讨厌我,TA怀疑我≠我做错了,TA只是生病了


患者病情波动时,家属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不要和患者争辩,不要批判。疾病症状支配下的妄想,难以被说服,讲理是无效的。待患者情绪渐平稳后,再及时带患者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


再如,当患者整日“无所事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与人交流,无法料理个人生活时,家属可以识别出,这不是TA对您有意见、对您不满意,而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因此,要先保证患者的进食、饮水、排便,并观察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若状态持续如此,请及时带其就诊。





探索恰当的沟通方式




我的孩子诊断了抑郁,平时我们跟他交流都小心翼翼的,特别担心哪句话说不对会刺激到他,让他情绪失控。所以不管他提任何要求我们都满足他,不敢拒绝、不敢反对。虽然我知道这种沟通模式是不健康的,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虽然,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减退,甚至过激行为,但是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多患者都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在患者疾病康复期,家属朋友们不需要过度关注患者的病态行为,避免过度保护。比如,当患者情绪出现小的波动时,不需要过度紧张,情绪会受到环境、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要鼓励患者接纳并恰当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度迁就、小心翼翼、事事包办,这种沟通方式反而会让患者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一样,加重心理负担。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高考前考生们都比较紧张,这时候如果父母过度关注孩子,明显异于常态,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因此,在患者居家康复期间,建议家属以平和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多倾听、多鼓励,不抱怨、不指责。



● 把患者当成正常人,与患者平等沟通,明白患者需要什么;


● 鼓励患者自主进行疾病管理,如按时服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培养兴趣爱好;


● 与患者共同制订情绪管理计划,如寻求同伴支持、探索表达情绪的恰当方式等。



让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有收获感和价值感。





接纳自己的情绪,

寻求同伴支持




调查显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面临的严重精神压力是一般群体的5倍,有71%的家属有心理压力。


精神疾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门诊、住院、复查、再住院、家庭康复……这个过程反复不定又极其琐碎。


● 每一次患者病情的波动都牵动着家属紧绷的神经,


● 每一次旁人异样的眼神都让家属长期压抑的情绪濒临崩溃,


● 每一次为照护患者而错过的聚会都让自己和社会的连接越来越少。



因此,当家属朋友们在照护患者的过程中出现烦躁、悲伤、无助的情绪时,千万不要责备自己,这些情绪再正常不过了。请接纳、尊重、体贴自己的情绪,积极寻求改善情绪的方法。


● 如参加家属互助会,和有相同经历的人互相分享、学习,在这样一段时而充满阳光和希望、时而心灰意冷找不到方向的旅程中,您并不是孤军奋战;


● 如进行医学咨询、心理治疗等,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请始终相信有人会明白您的焦虑和无助,并愿意倾听您的情绪,和您一起寻找希望。



如果您是旁观者,请避免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污名与歧视比疾病本身更可怕,会给患者和照护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不敢求助、不敢倾诉、消极应对。



精神疾病不是洪水猛兽,患者和家属都在为生病而苦恼。我们要解决的,是疾病本身,而非患病之人。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和对自己的接纳,可以为患者和家属带来力量与希望,让他们提升情绪能量,在人生路上看到生活的阳光。




参考文献




[1] Huang Y,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Psychiatry. 2019 Apr;6(4):e11]. Lancet Psychiatry. 2019;6(3):211-224. doi:10.1016/S2215-0366(18)30511-X.

[2] WHO. World mental health report: Transforming mental health for all[EB/OL]. (2022.6.16)[2023.4.13].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49338.

[3] Courtin E, Jemiai N, Mossialos E. Mapping support policies for informal carers across the European Union[J].Health Policy, 2014, 118(1):84-94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李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表情包正式上线啦,大家用起来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相应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关注“精神卫生686”,及时获取更多科普知识和工作动态。






编辑:管锡冬
审核:马丹
统筹:孙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