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莲县城沿342国道东行12.5公里,需横穿一座山高坡陡的隘口,此隘口地处鲁东南第一高山的马耳山南麓、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的九仙山北麓,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三关。旧时三关以东曾流传着“爬上三关顶,望见朱子岭,赶个洪凝集,两头带五更”的民谣。三关,这个342国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口,从古至今,传奇不断,波澜壮阔,彰显着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为民谋利益不忘初心的精神。
一
二
抗日战争初期,五莲山区是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三关村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就是载入史册的“三关口”战役。1940年6月,由于形势的变化,我军暂时撤离了这一地区,转移到泰石公路以南。1943年6月,蒋介石鉴于非嫡系的东北军将领于学忠所部反共不力,令其撤离沂蒙山区和诸莒日山区,防地由李仙洲接替,滨海区党委认为这是我军挺进的极好机会,决定收复五莲山区。于是,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亲自率领部队,于6月先敌开进了五莲山区。在这里,盘踞在这一带的伪第三方面军暂编第一军,也乘机与我争夺地盘,妄图把我军“吃掉”。敌军长张步云与驻日照、莒县等县的日伪军勾结,组织了万余兵力,于15日向八路军进攻,伪“皇协军”张步云部第5旅由北向南,日军由南向北,对八路军实行南北夹击。八路军则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与敌周旋数日,日军于7月17日分别由街头、石场等地缩回莒县和日照城,仅留下伪军第三方面军暂编第一军军长张步云所部第一旅驻街头,张步云炫耀为“铁五旅”的第五旅盘踞三关口地区,大本营则盘踞在叩官、户部岭等地。我军认为:击敌要击中要害处,张部五旅号称“铁五旅”“大胜旅”,是张步云的主力,先行吃掉该敌,对于震慑敌、伪,解放五莲山区,打开鲁中与胶东两解放区的通道,至关重要。军区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分段包围”的战术,与敌周旋,寻机歼敌。根据侦察,对三关口的进攻,在兵力部署上,由十三团一营从东面和北面潜入;二营主攻正南面;三营七连主攻西南面。17日晚9时,第十三团各营冒雨行军,按指定路线向三关口进发,深夜,部队在司令员陈士榘的率领下,在白庙子村南北沟东山的制高点设立战斗指挥所。18日凌晨,第一营进至三关口以北;第二营和第三营也分别进至三关口南面和西南面,将日伪张步云五旅张文政部围困在三关口。4时许,战斗打响,八路军在第13团团长指挥下,迅速占领制高点,从东、西北和西南构成交叉火力压制伪军,伪军仓促应战,乱作一团,伤亡惨重。随后,第一营从东北、第二营从南、第三营七连从西南同时突入村内,同伪军展开白刃格斗。同时,八路军对敌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许多敌人放下武器,偷偷逃跑。敌副旅长率兵突围,被我军击毙后,敌旅长张文政在督战中借士兵出击吸引火力之机,只身逃窜。敌军失去指挥,纷纷向南溃退,与从其他据点败退的残敌拥在了一起,但仍未能逃出我包围圈。最后,一部分残敌突围逃跑,一部分作了俘虏。对逃出包围圈之敌,我十三团二营三连追击到王家大村附近时,又歼灭其一部。同时,守卫在关南顶的张步云部五旅十团一营的新兵连,是我地方党组织派地下工作者胡润洲和牟敦岭等打入“铁五旅”组织起的一支在敌营里的地下武装,也及时加入到战斗中。他们似一把锋利的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的一击。经过不到2个小时的战斗,煊赫一时的“铁五旅”除少数窜逃外,大部被歼。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共毙敌112名(含副旅长1名)、伤76名(含副营长1名)、俘558名,缴获步枪388支、轻机枪5挺、电台1部、子弹3000余发。三关口之战和“铁五旅”被歼,大大打击了张步云的嚣张气焰。此后,我军以各个击破的战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四十余次,歼灭敌、伪军千余人,解放了五莲山区大部分村庄。历史证明,三关口战斗,殊为解放五莲山区的关键一战。
三
四
2012年,在342国道三关段公路部门建设了一处集停车、休憩、观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观景台,建设了小型停车场和富有生态特色的山水景观凉亭,在观景台对面建设以五莲特产板栗为造型的大型雕塑;在观景区入口处放置景观巨石,在垭口北侧安装了“建设森林五莲,打造生态公路”的大型宣传标牌,使该段公路成为传播生态文化公路理念的驿站,也是展现五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
2012年,户部乡在三关流域争取到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在沂蒙革命老区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项目实施后,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硬化盘山路16.5公里,新建大口井、塘坝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0多处,并配套了引水管道、输电线路,极大改善了三关流域发展条件。同时新发展大樱桃、板栗、核桃、苹果等林果5900多亩,建成了80余个精品采摘园,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4家、农家乐19家。2015年,五莲成为唯一一个代表全省15个项目县顺利通 过 国 家 绩 效 评 价的县。
作者:王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