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新闻
我要投稿

甲子山战役纪念馆:烽火甲子 薪火传承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7-02 10:09:54

1942年8月至12月,为了粉碎日军的“蚕食”、封锁和顽军的进攻,八路军驻滨海的主力部队在甲子山区先后组织发动了3次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反击战,称为甲子山反顽战役,为山东革命史书写了光辉灿烂、浓墨重彩的一笔。日照党史教育基地系列报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甲子山战役纪念馆。

“孙焕彩跟陶景奎叫俺们捉住了,工兵营长押着,俺团长是陈光啊,俺是老四团的。”这是甲子山战役纪念馆中,收藏的一段老兵许世吉的采访。现年105岁的许世吉曾经是八路军115师“老四团”的一名战士。1942年,他参加了日照历史上也是115师历史上的一场大型战役,甲子山战役。追忆起那段岁月,他声音铿锵,兵魂依旧。

岚山区黄墩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马季告诉记者,许老作为甲子山战役的亲历者,这段采访带前来参观的党员、青少年们重温那段红色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方圆几十里的甲子山区是滨海地区腹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加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动摩擦。当时,甲子山区被国民党57军111师占据。111师师长、中共特别党员常恩多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毅然宣布起义,把111师官兵带到了滨海抗日根据地,带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这就是著名的“八三”义举。这时,111师部队中的反动派孙焕彩等重组111师,并收罗残部、勾结土顽,于8月中旬侵占了甲子山区,疯狂地反共反人民,对滨海根据地构成严重威胁。为解放甲子山区的人民,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14日,八路军115师发起了甲子山反击叛逆顽军的第一次战役,至12月,我军先后举行了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甲子山战役纪念馆全馆围绕这次战役,以照片、影像和实物详细展示了三战甲子的时代背景、战事导火,以及入侵甲子山、首战告捷、转移待机、痛歼顽敌的历史。

“当时的武器是非常简陋的,主要以土枪为主,上面的土枪当时是从浮棚山战场出土的,浮棚山战场是第二次反顽战役的主战场,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战争有多么艰苦。”马季介绍说。

这处雕像,还原了1942年12月16日,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在驻地莒南坪上召开的第三次甲子山战役作战会议,政委罗荣桓、分局书记朱瑞、代师长陈光、参谋长陈士榘出席会议。隔天,我军一万多兵力在罗荣桓、陈光的率领下,四路纵队向甲子山顽军发起了攻击。环幕投影,再现甲子山我军持续14日的浴血反顽、激烈战斗。在八路军的强大攻势下,孙焕彩支持不住,率残部仓皇逃跑,甲子山区终于为八路军胜利收复。

“赤着脚打的,鞋子都碎了,也不知道是雨是雪……”抗战老兵许世吉回忆说。

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在山东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滨海地区和日照的革命斗争翻开了全新的篇章。开馆不到一年,已经5万多名参观者来到甲子山战役纪念馆,来感受那段烽火岁月,寻觅这片土地上深深烙印的红色基因。

 “永远不能忘了过去,永远记住这些革命先烈,传承老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黄墩镇南陈家沟村党员孙为香说。

马季表示,要让每个参观者,在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光辉历程中,感受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精神,接受红色熏陶。(日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鲁晓薇 贾中根)


END



关注我


发现更多精彩






编辑:滕伟伟
审核:马丹
统筹: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