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我要投稿

宋祥善:再苦再穷,不能丢诚信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6-11 06:44:13

  “他真是个好人!”“老宋这人,有原则、有道德、有诚信,真是让人佩服!”……

  在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甚至更大范围,说起宋祥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惊人的一致。

  宋祥善是谁?

  他很普通。他只是岚山区岚山头街道官草汪居的一个平平凡凡的渔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

  他又不普通。因为一场意外,让他背上了260余万元的债,不退缩、不畏惧,他用16年时间走完这段还债路。

  让我们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96年。那年,宋祥善48岁。

  在1996年之前,老宋的日子过得富足也宁静。干过木工、做过海货生意,他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得井井有条。

  可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头脑活络的宋祥善一头扎进了“商海”——养殖扇贝。

  第一次尝试养殖扇贝,宋祥善投入了120多万元,到年底,获纯利4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按照宋祥善的判断,接下来扇贝养殖能有更好的市场利润。于是,他向周边亲朋好友借了260万元,加上挣的120万元,全部投进了新一轮的扇贝养殖中。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测算,这一轮养殖,宋祥善至少能赚500万元。

  1997年8月,收获在即,宋祥善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收获。可是,上天却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8月19日,11号台风在日照登陆,百年不遇的风暴持续了两天两夜,也改写了他的人生。

  这场暴风雨,宋祥善的5条渔船因风暴碰得稀碎,15个海区560行7万多笼“透肥透肥”的扇贝也毁于一旦!他举债投入的260万元,就随之打了水漂。

  据当地渔民王兆波回忆,那年岚山头街道搞养殖的都折了个大本,许多养殖公司直接破产。看着赔了个底儿掉的老宋,王兆波坦言,“我当时把借据直接扔了,根本就不指望他能还钱。”

  可想着乡亲们的血汗钱,老宋也铁了心,“无论如何都得把钱还上!”

  连续几天睡不着觉的宋祥善,召集家人开了个家庭会,“还不上这些钱,咱这辈子都别想抬起头,我更是对不起‘党员’这两个字。”

  债务如大山压顶,他来不及品咂苦难,立即召集大哥、三弟开会,遂达成共识:通过再生产逐步还上欠债。此后,凡在养殖场干活的自家人,不支工资,所有利润除了留出再生产资金,其余全部用于还债。

  三家的顶梁柱、弟兄三个,都不从场子里拿钱回家。

  “没有进项,指着什么吃饭?我就觉得两眼‘扑黑’!”妻子王廷凤说道,“又想,也不顾面子了,大不了再出去打工”。

  家人的支持,激发了宋祥善二次创业的信心。1998年,倔强的宋祥善硬着头皮找亲朋好友又借了几十万,操起了老本行。

  挣的每一分钱,除去生活必需外,老宋都积攒下来还债。对着账本,老宋制定了一个还款计划:1万元以下的一次还清,1万元以上的分期还。

  就这样,一步一步,宋祥善坚持还了16年。直到2012年底,他连本带息还上了最后一笔欠款。16年里,无数的辛苦艰难,对宋祥善来说已是常态。这16个年关,就像16把敲打宋祥善意志的锤头。他以最原始的苦作苦行,撑起了“信义”二字压在心头的重量。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编辑:任远
审核:孙翔宇
统筹: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