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岚山区
我要投稿

“躺平症”要对症下药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0-20 15:33:30

“躺平”,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网络用语,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而有了躺平心理长时间不去动脑思考、不去努力奋斗、不渴望成功,躺平就成为一种病态了那就是所谓的“躺平症”。

躺平现象也非哪国独有,英国有尼特族,日本叫低欲望社会,美国也有归巢族。“躺平症”的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一个是思想上的麻痹,这些人吃、穿、住、行都不愁,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的动力不足,都信奉干的越多错的越多,正所谓:“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捣蛋的”,于是就有了“躺平”的观念;另一个是工作能力不足,不愿去学习,不愿去竞争、不愿去奋斗,自然会产生一批“扶不上墙”的人。

“躺平症”可能导致一种“低效率社会”它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试想一下在党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患有“躺平症”,缺乏信心斗志、缺少担当作为,它可能导致他们不再积极追求进步,不再为民办实事,同事之间相互攀比、相互推诿、相互摊牌,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工作停滞不前,从而导致社会事业的停滞不前,最终受损的是国家,受苦受累的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针对“躺平症”一定要及时诊断,对症下药。对思想麻痹选择“躺平”的工作人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当成必修课,深入学习,深切感悟,时刻对标“共和国勋章”和“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找差距,查不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知识上有弱项,沉溺“舒适区”的工作人员,机关领导要与之谈话,了解其本领恐慌的原因,不抛弃不放弃,多提供学习的平台,提倡“师带徒共进步”;激励其要做人民公仆,聚焦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从面上抓好统筹,又从点上抓紧重点,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躺平固然舒服,但舒服的了一时却不能舒服一世,当一个人迟暮之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人生之路,最后悔的恐怕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什么也没做,到那时候再想去拼搏,发现已经力不从心,一切晚矣。所以趁年轻学本领,为人民做实事,别躺了,站起来,然后尝试去奔跑,一起向未来!(本报通讯员 赵健 报道)


编辑:陈德凝
审核:侯庆萍
统筹:侯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