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垃圾分类
我要投稿

推动“城市+大学”共同体融合发展——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2-18 09:45:25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讯员 申平平 尹彦

  城市因高校而盛,高校依城市而兴,城市与高校相融共生。升格职业本科院校以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市校融合”战略,主动为日照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深入开展社会调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城市发展、乡村振兴、文明实践、敬老助困等方面有效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有力推动了“城市+大学”共同体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依托人才优势助推日照中小学课后服务

  “四点半难题”已经成为社会民生以及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2020年,日照市教育局等4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托社会各种资源,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为助力日照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第一时间成立“出彩四点半”青年课后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东港区第五小学、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卧龙山小学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按照“一校一案”原则,结合所服务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服务内容,采用双线教学形式,构建“5+2+N”课后服务体系,为服务学校提供菜单式特色课程,并根据小学生群体特点和课程需求,编写特色课程活页教材。截至目前,学校志愿服务队共设置大课程13类,开设舞蹈、书法、礼仪、茶艺等29门课程、91个教学班,服务涵盖1至6年级3300余名小学生,参与志愿者45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小学师资短缺、特色项目少的问题。

  学校志愿服务队所开设的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结合服务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段特点自编教材,大大激发了自我创造能力,获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同时拓展出一个更出色的自我。学校从服务对象、家长、学生需求出发,精心设计课后服务课程,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渐形成了具有山外特色的小学课后志愿服务模式。学校大学生志愿者的课后服务成果先后被20余家媒体报道。


发挥专业特色 服务日照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以志愿组织为主的社会力量是承接社会建设重任、对接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依托和着力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为更好地服务日照新农村建设,学校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成立“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五莲县叩官镇下源麓村等乡镇村庄共建“手艺振兴美丽乡村公益培训基地”,开展传统剪纸技艺技能培训;与五莲县红泥崖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开展艺术墙绘、电商助农、村史馆规划、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志愿服务;对岚山区后村镇中山字河村等200余名村民进行电子商务公益培训;深入多个乡村面向村民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卫生、面点制作等公益培训;牵手五莲县洪凝街道长兰小学,每周末为孩子们开设舞蹈、书法、绘画、棋艺、主持朗诵等特色课程。师生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用力描绘一幅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学校校长杜琳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带领师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服务,被授予“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坚持以“融”为纲 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每年寒暑假,学校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红色教育、文化宣传、教育关爱、绿色环保、敬老助弱等,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将“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的工作态势,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情民意、丰富人生阅历、提升专业技能、增强服务社会的素质能力,并在实践中认同、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年,学校共组建95支社会实践团队,参与实践人数19130人次,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实践总结报告会100余场,形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9130篇。学生志愿者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真知。


擦亮城市名片 助力魅力日照精彩蝶变

  日照大地,一股“山外力量”已然崛起。

  为大力推进“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将山外“活力因子”注入“魅力日照”,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日照。近年来,学校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海边净滩、保护母亲河、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30余次,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日照”建设目标的实现;服务日照国际马拉松、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万人健步行、中国·日照第四届捷力100绿道骑行耐力赛、日照市首届“消防城市坐标”定向挑战赛等大型赛事,助力“运动日照 健康之城”的建设;积极参与日照城市大脑成果发布暨新型智慧城市报告会、第三届中国日照杜鹃花节、建市30周年成就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大赛、第十七届职工篮球比赛、日照市科协普及周开幕式、全国煤炭交易会、“五四青年节”千人快闪等大型活动,助力“活力日照”城市建设;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在北京路与山东路交汇处、北京路与莒州路交汇处、烟台路与莒州路交汇处等5处路口设置志愿服务岗,助力“平安日照”“文明日照”城市建设,为日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礼仪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日照大型赛事、活动及会议80余次,充分展示了山外青年的良好形象和优秀风采,受到活动主办方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优化了城市环境。


做实敬老助困 致力打造幸福日照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学校把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开展“敬老助困”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爱心助老显温情。学校微“孝”爱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两次敬老院走访活动,与老人促膝长谈,帮老人修剪指甲、晒洗被褥、改善伙食,有时与老人聊家乡变化、聊未来社会发展、聊党的惠民政策为老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热心助残献爱心。学校志愿者多次走进日照市启德培智中心小学,为残障儿童捐赠衣物和生活用品。通过定期开展“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希望”爱心捐赠活动,募捐衣物4500余件、玩具400余件、书籍600余本,为残障儿童带去温暖和希望。

  无偿献血争先进。联合日照市中心血站,为学生普及献血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无偿献血。2021年推进注册志愿者16968人,献血量达50余万毫升。学校多次获评省市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

  扶贫帮困勇担当。为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基层社会发展,遴选西部计划志愿者赴新疆兵团支教;为困境儿童筑梦起航,帮助儿童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组织师生捐款4万余元筹建“希望小屋”,并在校内选拔优秀爱心志愿者结对陪伴,与受助儿童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被团省委发文表扬。

  志愿服务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公益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学生奉献社会的“孵化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2021年,学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总计4万余人次,服务对象1.6万余人次,服务时长近16万小时。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学校获得“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山东省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社会化募集先进单位”“山东省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先进集体”“山东省足球比赛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日照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日照市志愿扶贫爱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城市孕育高校,高校涵养城市。今后,学校将继续秉承“脚踏实地放眼世界”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传承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承担社会责任,展现社会担当,努力为日照、山东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山外青春力量。

编辑:刘源成
审核:王宗敏
统筹:孙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