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莒县
我要投稿

莒县碁山镇长宁村的脱贫变迁

发布时间:2018-02-28 08:43:57

  本报记者 刘江雪 王霞
  建立扶贫车间,使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完成危房改造19套,贫困户通过扶贫车间分红全部脱贫,依靠莒县人社局帮扶争取的140余万元资金硬化道路10余公里,将长宁村到206国道通行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20分钟……一年多来,发生在莒县碁山镇长宁村的变迁,见证了这个村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脱贫的坚实足迹。
  长宁村位于碁山镇驻地以北10公里处,属山岭地貌,主要以苹果、桑蚕等为主,由于受土地、水资源匮乏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产高效经济作物无法种植,使该村收入难以增长,被定为贫困村。
  面对这样的局面,莒县人社局将带领村民脱贫的重任交给派驻“第一书记”刘宝石。在深入调研之后,该局认为:“长宁村发展的制约在于自然环境,其发展优势资源也在于环境。”
  基于这样的理念,莒县人社局把帮助长宁村脱贫的突破点选在了将扶贫和生态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上,利用城乡优势互补,把扶贫重点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推行“双向扶贫”模式,即生产者提供生态健康产品,帮助城市消费者“脱生态之贫”;消费者购买生态产品,支持农村生产者在生态生产的前提下“脱经济之贫”,实现扶贫良性循环。
  根据长宁村苹果口感上乘这一特点,该村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集中连片的生产经营,并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牌,一举打破了传统种植模式成本高、面积分散、技术落后等桎梏,既保护了耕地和环境,又节约了生产成本。目前,该村有30多户村民已经加入了苹果合作社。
  为此,莒县人社局专门成立一支帮扶分队,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为了避免滞销的情况发生,该局又多方努力,为该村添置打谷子机、核桃脱皮机等相关设备,累计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3万余公斤,销售额30余万元,全村突破了生态产品销售瓶颈,带动生态农业步入“造血式”循环模式。
  同时,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莒县人社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农村电商知识专业培训,依托“第一书记”引导村民更深层次接触互联网、大数据,熟悉电子商务运作与经营知识,引导村民利用电商脱贫致富。
  为达到全部脱贫目的,该局联合包联企业莒县林水集团等单位,通过出资设立孝德基金会、入股扶贫车间、成立长宁经济合作社等渠道,解决孤寡老人和老年贫困人口生活等问题。争取社会资金60万元用于贫困户家门口道路硬化,争取资金600余万元,建设与长深高速连接线,实现从长宁村到高速口仅需 10公里路程。
  此外,为落实村庄整体发展和村集体增收、保护古村落、发展农村特色旅游等问题,莒县人社局积极争引,联系县林水集团出资8万余元,完成对明朝古井、古树、古桥修缮以及保护工作。同时,联系拍摄《长宁》《古韵长宁》系列微电影和宣传纪录片,打响了长宁古韵系列乡村文化旅游第一枪。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