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我要投稿

守护青山绿水

发布时间:2020-04-03 06:27:20

a2.jpg

守护青山绿水

——山海天卧龙山街道4735冢墓葬集中搬迁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玮玮

  4月1日,清明时节,卧龙山上草木萌动,4735冢坟墓刚刚集体迁出,人们正在腾出的空地上补种树苗。

  风光秀美的卧龙山,是日照市区的生态屏障、市民的“后花园”,然而山上4万多冢坟墓充斥山岗、林地,“散埋乱葬”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给护林防火带来巨大风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日照市重点工程,山海天公益性生态公墓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出现恰逢其时。该区对卧龙山区域墓地进行整体分期分批搬迁整治,一期对卧龙山街道11个村墓葬集中搬迁。

  迁坟历来被视为最棘手的群众工作,按照民间习俗,必须在今年的清明节之前完成,4735冢坟墓集中搬迁任务量巨大,而因疫情特殊情况,时间变得更为紧迫。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山海天卧龙山街道不仅没有耽搁迁坟进度,反而提前4天完成任务。

难点——直面问题勇于担当责任

  “不少后代在外省外国的,因疫情原因无法赶回来,带来难题。”因疫情防控,街道人手紧张,卧龙山街道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宗江,刚完成山海天某集中隔离点的防控管理工作,又一头扎进了墓葬搬迁工作中。

  “传统观念里迁坟有许多的‘讲究’,要烧纸等。”秦四梅作为庙山管区书记,所负责的8个村全部都在搬迁范围内。为防止村民烧纸引起火灾,搬迁期间,全部山场实行24小时排班值守,秦四梅这位女管区书记经常半夜在山林的墓葬间来回巡逻。

  更为棘手的是,有的墓穴刚下葬不满一年,刚入土还未安,百姓不同意搬迁。还有在搬迁工作启动期间去世的,因为新墓地位置还未抓阄公布,只好将骨灰暂时寄存殡仪馆。

  4700多冢坟墓随意散落,有的没有墓碑,有的年代久远难识别,排查工作十分困难。“每天扑在山上清点,一天不知要丈量多少山路。”可能因为终于完成了这艰巨任务,王家皂管区书记杨国栋的运动鞋上虽布满尘土,口吻却很放松。

拐点——党员带头局面迅速打开

  自迁坟工作启动以来,卧龙山街道实行“白+黑”“5+2”工作模式,全体党员会议、全体村民会议等专题动员部署会反复召开。还通过张贴迁坟公告、现场解答等多种形式,将迁坟的有关政策、方案和程序告知群众,让群众了解政策,自觉配合。

  大部分群众都理解、支持迁坟,但百姓同意的多,行动的少。街道干部深知,要啃下这硬骨头,形成拐点,还是党员干部带头最有效。

  “还没出‘五七’呢,怎好又挖出来?”庙山前村党支部书记王治荣的三叔刚刚去世不到一个月,便遭遇迁坟,家人一时很难接受。王治荣内心也很悲痛,但为了搬迁工作能顺利进行,他还是顶着家族压力,努力做三叔家人以及族亲的工作。刚开始,几名年龄较大的叔伯不仅不同意,还责骂他“不孝”,王治荣没有灰心,他和街道民政办主任薛常余一起,几次带家族长辈到长青园公墓实地查看,耐心说服。

  这个总占地40余公顷的项目,一期建设逾1.1万座生态节地公墓及附属工程,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将建设逾5万座生态节地公墓,并打造地宫式怀念堂、海葬纪念碑、生态葬园区、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广场等设施,主要用于卧龙山区域及城市周边墓葬集中整治搬迁和居民殡葬服务。参观后,大家对墓地的环境非常满意,王治荣终于得到族中长辈和三叔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祖宗的墓在一起,方便后辈祭扫,也更容易密切后辈的感情。”村民们看支书家的祖坟全部都迁移了,也纷纷响应,仅用1天的时间该村就完成了迁坟。

亮点——创新模式顺应群众需求

  “如果我们的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做得非常好,群众就会满意。”卧龙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大鹏认为,迁坟工作关键要创新思路,尊重群众意愿。

  该街道创新迁坟工作方法,在清点坟墓时每个坟包写一个编号,插上小旗,户主站坟旁一起合影留档,作为返还迁坟补偿的依据,避免漏迁;

  组建迁坟服务队,调用挖掘机等大型机械,义务帮助村民迁坟,保证迁坟工作迅速完成;

  对于身在外地的村民,劝说其联系家族成员代为迁坟,并由政府帮办,解决其后顾之忧;

  为安抚群众情绪,兼顾防火,街道组织村民在距离山场500米的路口集体举行一个迁坟仪式,防止村民私自上山烧纸;

  移风易俗,鼓励海葬、树葬、平葬等生态殡葬,最高发放2800元补贴,减轻群众负担。

  一系列贴近民意的举措,让迁坟得以顺利进行。自3月20日起,11个村的迁坟工作按顺序铺开,每日凌晨,各村各户开始搬迁坟墓,并在天亮前将坟墓迁至长青园公墓。3月30日,在街道干部连续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后,4735冢坟墓终于全部从卧龙山上搬迁,其中选择海葬687处、选择平葬268处、选择生态节地公墓搬迁3780处。

编辑:佘宗花
审核:厉敏
统筹: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