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我要投稿

一封三位患者的联名表扬信

发布时间:2019-07-04 08:37:25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通讯员 韩崇伟 闻静

  6月20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一封来自三位患者的联名表扬信。这封信的主人,是曾住在该病区肝胆胰科同病房的40、41和42床家属,他们通过这种最朴实却最诚挚的方式,向护士赵翠艳表达心底的无限感激——

  40床的老梁68岁,有脑血栓病史,因肠梗阻、肝内胆管结石、急性左心衰入入院,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不在身边,只有年迈的老伴陪床。老梁因为严重的便秘,每次如厕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老梁身子重,老伴年纪大,照料老伴常常力不从心。为了帮助老梁,赵翠艳在每次灌肠后都守在他身边,用手堵住患者肛门保证药物停留,并及时清理排泄物、更换床单,一套流程做下来往往累得满头大汗。面对让所有人避而远之的恶臭,赵翠艳却从未表现出厌弃,连续三天的灌肠后患者便秘缓解,老梁特意把赵翠艳叫到床边,眼眶通红地说:“难为你了孩子,这真是亲闺女也做不到啊!”

  41床的老李79岁,患有胰腺炎,同样遇到便秘问题。大便时老人在床上痛苦呻吟,肛裂处不断渗血。看着老人痛苦的模样,赵翠艳毫不迟疑徒手把老人的硬结大便一点点抠了出来,老李“羞愧”地赶紧让家人帮忙。“让他们来吧,太脏了!”赵翠艳却主动宽慰,“大爷,不用不好意思,这都是我们经常做的呀!”

  42床的老尹是待手术患者,赵翠艳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41床家属提出要为赵翠艳写一封感谢信时,老尹特别支持,“算我一个,能遇到这样的好护士,心里踏实!”

  患者有难时,医护温暖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往往胜似“良药”。虽然不是惊心动魄的生死抢救,虽然不是医术精湛的妙手回春,可这平平淡淡的日常护理中,却渗透着一名护士和一个团队的职业素养。在与赵翠艳交流的过程中,她反复提及自己做的只是任何一位护士都会去做的事,她也反复感恩自己有幸成长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中,能拥有护士长牟玉华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

  “我们只管干活,不管辛苦。”赵翠艳说,工作8年来,她和同事们收到过无数的感谢信。她们明白,这不仅是患者对自己服务的肯定,更是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向往。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疾病问题,患者往往都很焦虑、恐惧、迷茫,而护士通过每次的治疗护理、健康宣教,向患者传递关怀,缓解患者的焦虑,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便能达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感谢信中如此写到:“或许你们觉得只是日复一日做了本职工作,但对我们来说,那份感激与感动,却是一直涌动在心底的暖流。”

  纸短情长,言语质朴,却掷地有声,医护人员付出的同时收获了患者的信任与肯定,几句理解感谢的话语同样鼓励着天使们不辞辛劳、甘愿奉献!

记者手记:

  一身素洁的白大褂,一顶无华的燕尾帽,一份关心,一声问候,逸出芬芳与美丽。多年来,市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扎实做好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提高着护理质量。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患者转危为安,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到患者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赵翠艳代表的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

  古人曾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在全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大潮中,我们的身边的确存在着很多的好医护;在医患关系日渐紧张的今天,也希望本文能为这些奋战在抗击病魔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带来一些鼓舞,一些激励。

编辑:佘宗花
审核:孙翔宇
签发:许静
版权声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主流日照客户端、主流日照微信公众号、主流日照小程序等本社媒体发布内容中,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或“黄海晨刊”。转载本社记者稿件需经本社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