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我要投稿

日照改革开放40年40人

侯加明: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发布时间:2018-12-15 08:15:57

  40年前,他是村里的民办教师,而后又自强念了师范,成为汾水一中的副校长;

  20年前,他接受组织的“临危受命”,成为“辛庄子”这个远近闻名“脏乱差”村子的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

  作为日照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体验者和见证者,今年已经64岁的侯加明依然每日奔波在村子的土地上,用脚步丈量着村子的蜕变——

  从没有一辆轿车,到290户的村里有着160多辆小汽车。

  从全村一个月电费5000多元钱,到这个数字的最高峰攀到了每月10万元。

  从人均收入不过几百块,到这个数字呈几何倍增,达到17000元……

  “如今村子的模样,以前任我画也画不出呀!”从曾经的“脏乱差”村,到如今“全市十大美丽乡村”榜上有名;从杂草丛生、烂石遍地,到站台楼阁、红花绿树。

  变的,是辛庄子村;不变的,是村里的那位老书记。

  采访末了,侯加明喃喃讲述起自己刚到村中上任时,曾写过的一副对联——行有品事积公德;做无品官为村民;横批是:无怨无悔。

临危受命,人到中年却“转行”成了村支书

  驶出沈海高速岚山出口向东眺望,红花绿树掩映中,一大片红瓦黄墙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宽门飘窗大阳台,尖尖的屋顶非常“洋气”。这里,就是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子村。

  1997年3月,侯加明成了这里的村党支部书记。

  “报道那天我数了数,村里一共3个要饭的。”辛庄子村处在岭地上,十分缺水,村民收入微薄,村里历史遗留问题过多,几届领导班子都无计可施,村民怨声载道。

  要想让村子大变样,就必须把“乱”给治顺了!

  于是,侯加明在村里创新施行“白纸黑字红手印”工作法—— 凡是村务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统一民主表决,同意的就签字、按手印,意见不一致的就不办、缓办。

  如今,在辛庄子村“两委”办公室,12个柜子的上下层装得满当当,厚厚一摞盖着红手印的“重大事项会议决议”整齐地摆放着,从2005年4月26日至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一一在案。

  经过20年的摸索,辛庄子村“两委”的“治村方略”已成体系,之后,“面子工程”和“点子工程”也初见成效。这些,也是岚山区村级事务工作法“三公两会一评”的最早雏形。

村子一步步在变好,他却查出患有恶性肿瘤

  整了地,改了电,治了水,理了账,辛庄子村的管理逐渐走上了正轨。

  2004年,一个重点项目落户辛庄子村,全村每年仅工资性收入就达200余万元。企业落户,正是旧村改造的好机遇,侯加明便将第一刀“砍”向自己,“带头”拆了自家刚建了9年的房子。

  然而,就在筹划村民“搬迁”新居民楼的时候,侯加明却查出患有肠道恶性肿瘤,这种病的世界平均生存时间为270天。

  “能撑几天是几天,怎么我也得让村里变个样!”侯加明说,当时他甚至都没想到能亲眼看看辛庄子村村民住上整齐的“小洋楼”是什么样。

  手术后,大夫明确告诉侯加明要舍弃工作,因为这种肿瘤极易复发,但命运或许是眷恋这个用生命在干工作的老书记,当他再次到医院复查时,竟不见了肿瘤复发的痕迹,甚至连上海等高等医院的专家都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在他的带领下,辛庄子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仅民风民俗大变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也纷至沓来。而侯加明,这个让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老书记,也以他拳拳公心赢得了挚挚民心,“山东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新农村当家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等荣誉,便是对他20多年付出的最佳印证。

他把半生精力奉献给社会,却道这一生无怨无悔

  到村之初,侯加明曾给自己和村“两委”班子定了四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领着你们干,什么事我都抢在前头替你们出主意”;第二个五年,“和你们一起干,有力大家伙一起出”;第三个五年,“指挥你们干,指挥你们把村子建设好”;第四个五年,“看着你们干,看你们给村子的将来出谋划策。”

  如今,侯加明已守诺完成了四个“五年计划”,他又给自己定下了第五个目标:循着“乡村振兴”的号角,把辛庄子村建设成真正的“美丽乡村”,通过建设生态园,让村子有个自己的主导产业,让老百姓从根上富起来。

  放眼如今的辛庄子村,有幼儿园、医疗室、休闲公园,有产业、有保险、有保障。侯加明还将在今后为村子打造“一个中心、两个观光片区、三个观光点”,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助力辛庄子村实现新的腾飞。

  “细想想,这辈子是既白活,又没白活。”侯加明说,他为了干好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放弃了教师的身份,没及时评上职称、没享受到教师的福利房,就连自己孩子的教育也耽误了,这便是“白活”一场;但是,也正是因为干好了这个村党支部书记,辛庄子村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我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

  侯加明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总结,他说自己这一生有三大不易:一是人到中年从教育转行到农村,二是身患重病却创造了生存的“奇迹”,三是到了退休年纪却撂不下村里的琐事,放不下百姓的冷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从三尺讲台到农村舞台,侯加明把半生精力奉献给了社会,他的无私付出是一名老党员对自己家乡的挚爱与追求。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编辑:佘宗花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