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我要投稿

让群众在“绿色生态”中获得幸福感

——市住建局创新理念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发布时间:2018-05-12 08:42:41

  本报记者 王宗敏 通讯员 徐伟
  绿色生态,是一座城市的美丽底色。
  近年来,随着市区一批“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的建成启用,亭台水榭、鲜花绿地,这些过去只有在公园里才能见到的美景,如今已成为街头乃至居民小区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观,城市越来越像公园,“城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群众在绿色生态中日益获得幸福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提升生态环境就是提升竞争力。虽然我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必须抓紧“补课”,迎头赶上。
  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实施意见》《日照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日照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吹响了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号角”。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总抓手,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是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郑重承诺。”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城市绿化建设方面,日照将结合城市空间拓展和城中村改造,对市区10亩以下单宗土地不再单独出让,优先用作绿化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口袋绿地”;2020年底前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2020年底前建成各类防护绿地30处以上,步行道、自行车道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在规划布局上,注重从“大”处着眼,结合城市山体、河道、水系、河岸线、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在抓好市民公园、体育公园,以及各区核心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奎山生态公园、黄山公园、阿掖山公园等大型公园建设,打造一批具备国内领先水平、代表日照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公园。
  同时,对“小”处进行优化布局,在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本着完善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原则进行改造和建设。建立“地增绿、地更绿”整治长效机制,对裸露土地实施动态台账管理,绿化整治城区裸露土地,全面提高绿地总量。
  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保障,为日照的绿色城市规划提供助力。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地下管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树立“窄马路、密路网”道路布局理念,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平衡有序的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今年我们还计划在市区建设47处公园绿地,再加上续建面积近3000亩的在建绿化工程,整个市区在建的公园绿地建设就有6000亩左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公园绿地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市民的参与性,以及与自然的互动性,根据公园绿地大小和需要,分别建设园路、小广场、公厕、健身设施、休憩设施、林荫停车场等,同时配合实施拆迁见绿、拆墙透绿、破硬造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工程,深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创建活动,让公园绿地更加亲民、便民、惠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