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我要投稿

“让瓦日变成一条龙,是我们的共同课题”

发布时间:2018-03-16 08:34:18

 本报记者 王大鹏
  崭新的站房开着几扇窗户,“鹤壁时丰”四个红色大字在初春的暖阳照射下,与楼前地上绿色的防尘网形成鲜明对比。这是3月13日中午12点,调研组赶到鹤壁瓦日铁路时丰站看到的情景,客运并未开通,让这里显得格外冷清。
  这也是瓦日铁路全线的缩影。目前,全长1260公里的瓦日全线仅汤阴至濮阳段约70公里有客运列车。即便是货运,发挥的效益也仅有设计能力的十分之一多。
  “如何提高铁路通道综合运输效益,促进晋豫鲁三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真正把瓦日线变成一条龙,这是我们沿线城市的共同课题。”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鹤壁市发改委副主任、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万学锋表示。
  发挥铁路效益,争抢瓦日红利,这是沿线各城市都正在研究的课题。产业结构偏重、正在进行转型发展的鹤壁,尤为重视。
  鹤壁,因鹤而得名,因煤而建、因煤而兴。这里历史悠久,3000年前曾是殷商末期国都朝歌所在地。这里交通便捷,高铁半小时到达郑州,2个多小时到达北京,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瓦日铁路、范辉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初步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格局。
  从主城区由北向南的三次迁移,能看到鹤壁寻求自我转型的强烈意识。1957年3月建市,为靠近产煤区,鹤壁将主城区设在鹤壁集。后来主城区先后迁移到中山又迁到大胡(现今山城区政府所在地),再到如今的淇滨区。离煤越来越远,靠生态却越来越近,经过近20多年建设,鹤壁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市”以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这座曾经的资源型城市,已亮出新颜值。
  离煤越来越远还有产业。在海能达(鹤壁)军工电子产业园,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晓杰告诉记者,2016年启用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三分之一的面板来自这家企业,该企业还包揽了FAST的维修、保障等“售后”服务。
  数据显示,近年来鹤壁市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煤炭采选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7.1%下降到2016年的6.7%,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23.5%提高到2016年的31.8%。
  “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产业,是我们争取过千亿的三个产业。”万学峰说,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使鹤壁对交通物流的需求日益迫切。
  但瓦日铁路大规模开通客货运列车确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铁路尚未通过国家验收,仍然处于试运营阶段,管理模式还没有理顺,铁路沿线客运站还需升级改造,货场及专用线规划建设还需加快。而在万学峰看来,瓦日铁路最大问题是沿线13个城市还没有一个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经济上没有统一规划,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竞争。”问题很多,但汤阴至濮阳段开通的列车让我们看到希望。2016年开通以来,这条列车上座率均达到90%以上,节假日甚至一票难求。
  人民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记者获悉,正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日照市代表已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瓦日铁路优化功能和配套,更好发挥晋豫鲁铁路大通道作用的建议》。全线开通瓦日铁路客运业务,满足沿线群众需求,是《建议》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作为鹤壁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从家门口买个卧铺坐上火车,睡上一觉,一大早醒来到日照,看看日出,吃吃海鲜,吹吹海风,放松几天,再坐上火车安全回家。希望瓦日铁路尽快接轨到沿线亿万老百姓的心里。”

编辑:穆盛娟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