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日照报业传媒集团工会 > 名工匠工作室

许静新闻理论研究工作室

发布时间:2017-05-02 16:43:22

领衔人:许静

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闻理论来源于新闻实践,但又不是新闻实践的简单堆砌,而是新闻实践的总结和概论。作为日照市唯一一家主流平面媒体,日照日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向社会发声、反映社情民意方面与有着不可比拟的权威性,理应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具备同样高度。

1、有利于指导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实践。新闻理论是从新闻活动的全局出发,系统地告诉工作者必须这样做以及不能那样做的原因。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从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学习与研究新闻理论,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创造新的工作经验,把新闻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2、有利于及时总结新闻改革发展经验。新闻事业处在时代前沿,其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动决定着新闻事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只有在新闻理论的指导和阐述下,才能更好地认识新闻规律,认清改革方向,对新环境下新闻改革中的各类大型采访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深度反思和经验总结。

3、有利于和其它学科、部门合纵连横。新闻学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哲学、政治学、历史、文学等许多学科中的成果,在今后发展中,还将吸收其它新兴学科的成果。同时,因新闻报道范围涵盖绝大多数行业部门,新闻理论研究也可具备诸多行业分支,并作为媒介促进跨学科、跨行业之间的交流。

成立工作室的可行性:

     硬件方面:成员已有能够满足日常撰写论文、制作课件的相关设备,无需大量投入。

软件方面:

1、成员系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具备14年一线采访工作经验、4年基层工作经验、3年编辑工作经验,在新闻实践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多次问鼎山东省新闻领域最高奖项。

2、成员潜心新闻理论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制作课件数十个,多年担任全社通讯员培训班主要讲师,并应邀为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讯员授课近百次,积累了丰富的授课经验。

3、报社经过改革,成立日照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为工作室的成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工作室成立后,将紧密结合报业改革实践,深度研究新闻理论,切实遵循新闻规律,正确地适应新闻事业改革并自觉地从事创造性工作。


工作室成员简介:


许静: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日照日报社工作,先后在日照日报新闻出版中心、黄海晨刊记者部、日照日报新闻采访中心、东港记者站任职,现任黄海晨刊传媒有限公司民生部主任,值班编委。

从事新闻工作17年,参与过14次市两会、3次市党代会报道,并在亚运会、全运会、记者万里走陆桥、一带一路等全社乃至全市大型采访活动担当主力记者,3次被市委、市政府记功,2次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撰写发表新闻业务论文10余篇。

2012年11月获评副高级新闻职称,多年担任全社通讯员培训班主要讲师,并应邀为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讯员授课近百次,课件内容涉及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典型报道写作、党代会及两会报道、报纸编辑策划、公文写作、作文写作等多个方面。

   

    省级以上新闻奖作品:


    1、《“乡政公司”的西湖实践》(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

    2、《市民自主选书  政府花钱买单》(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3、《王乐义用绿色“嫁接”日照》(山东新闻奖二等奖) 

    4、《舞动蔚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系列报道》(山东新闻奖二等奖)

    5、《一个濒危“非遗”的活态传承》(山东新闻奖三等奖)

    6、《城阳镇93个村亮出96张“民生名片”》(山东新闻奖三等奖) 

    7、《地市报如何运作大型异地采访活动》(山东新闻奖三等奖) 


    论文:


    1、《在“走转改”中加强新闻人才队伍建设》 (《青年记者》)

    2、《舆论引导,让城市品牌走向世界》 (中国地市报人)

    3、《谈网络“把关人”政治敏感的培养 》       (《中国地市报人》)

    4、《地市报如何运作大型异地采访活动》( 《青年记者》)

  

鲁新备字[2010]8号 鲁ICP备13008246号 日公网安备:37110002000001 法律顾问:丁志刚
地址:日照市北京路196号 邮编:276826 邮箱:rzxww@163.com
新闻中心:8779512 互动中心:8010011 运营中心:8727001 技术中心:877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