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目标 新战略 新作为 > 动态新闻
我要投稿

城中村改造的“东港模式”

发布时间:2016-12-20 10:48:33

  本报记者 许静 通讯员 万维


  4月26日,相家庄村1067户拆迁协议顺利签约,成为全市首个过千户一次性签完的村居;11月20日,秦家楼村834户完成签约;12月9日,丹阳社区262户完成签约……
  自4月23日启动第一个村居改造以来,截至目前,东港区共完成26个村居、11240(户)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签订,改造村居和协议签订量与过去8年的总量相当。
  整个拆迁过程,没有一起人民来信来访,没有接到一个投诉电话,过千户的村协议签订时间不超过2天,1000户以内的1天时间,最快的3个半小时。
  捷报频传,是什么让东港区城中村改造推进得这么顺利?规划配套科学完善,人性化政策合理到位,群众工作认真细致,是赢得群众认可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作为驻地区、主城区,东港充分认识到,要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必须啃下城中村改造这个“硬骨头”。
  今年,东港区认真分析面临的政策机遇和城中村实际,提出了“三年攻坚、五年收官”的任务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剩余68个村、3.7万处房屋拆迁,五年完成全部城中村改造任务,其中今年完成27个村、1.15万处房屋拆迁。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东港区决定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城中村改造服务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明确提出了“全货币补偿、全产权置换、货币与产权相结合”三种安置补偿方式,充分尊重拆迁居民的自主选择权,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极大地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城改的积极性。
  坚持多元化筹资渠道,在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基础上,加强与商业银行洽谈联络,依托城中村改造承接主体发行企业债券,千方百计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该区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居民另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政策性奖励,引导鼓励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这样既利于居民自主选择满意住房、提高安置效率缩短过渡期,又利于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库存防范金融风险。
  按照货币化安置率40%、半数居民购买商品房计算,全部改造完成后,可去商品房库存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政府增加融资规模近40亿元。
  使出关键招、下活满盘棋!东港城改按下了“快进键”。
  在前期工作中,各街道、村居成立工作小组,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征求意见、讲解政策,排查出来的房屋买卖、异型房屋等矛盾问题全部建立台账、实现事前化解……
  基层党员队伍是城中村改造的“主心骨”,不仅全程参与方案制定,还分组联户宣传政策、征求意见,许多老党员往返十几次上门解释动员,有的深夜还在做居民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为了让拆迁居民签得顺、搬得了、住得好,东港区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供人性化服务。免费为群众与老房子照“全家福”,留住“乡愁”;对老年人、重大疾病患者、生活困难群众等租房困难群体,村集体统一建房,集中免费过渡安置。
  让利于民的政策、科学规范的程序、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香河街道七里三村的370处房屋,在协议签订前,99%的住户已经租房、超过60%的住户已经搬家。
  按照拆建并举、大片区改造、集中安置、统一配套的思路,该区还将三年要改造的68个村居规划为20个片区,统筹配套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压茬推进规划设计、手续办理、工程建设等工作,力争早拆、早建、早回迁。同时,同步推进村居集体经济体制和社区管理方式的改革,使改造后的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实现“村民变市民、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村庄变社区”。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