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东港区
我要投稿

东港法院员额法官叶凡:逐梦司法青春 筑梦司法未来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1-06 10:09:14

“全省法院民商事审判先进个人”“山东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十佳调解能手”……在东港区人民法院,将这些荣誉加身的办案“大咖”,是一名90后的女法官。

    她,就是叶凡,东港区人民法院最年轻的员额女法官。外表温婉的她干起工作来有“拼命三郎”的劲头,近10年的审判经历,让她成为办案一线的“老兵”,躬身践行着心底“手握法槌,撑起正义蓝天”的初心。

情法辉映,用真心彰显司法“温度”

“一头用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一头满怀深情传递司法温暖”,在基层法庭工作6年,这是叶凡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3年,初出茅庐的叶凡被派往石臼法庭,成为扎根街道的一名基层法官。石臼街道是市区城市化进程最早的街道,案件数量多,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宅基地纠纷、债权纠纷等案件较多,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微信图片_20230106100415.jpg

“事再小,关系到群众利益,那就是大事,就得认真办。”在外人看来,基层法庭处理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叶凡心里,小事从来都不“小”,从夫妻离婚要分割的一件物品,到房屋买卖、再到建设工程,哪里有案子,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至今,叶凡仍记得在石臼法庭处理的第一个案件。原告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拿来两张发黄破旧的借条,叶凡顿时心生疑虑:为什么这么多年才来起诉?

“因为被告是同村村民,多次经村里协商,一直没要到钱,实在没办法才起诉至法院。”老人的回答很朴实,然而,被告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这个案子早就处理了,都执行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他手里还有欠条。”

 这起看似简单的案件,却面临着三个大难题:首先原告被告双方年纪偏大,无法具体描述案件经过;其次,案件本身发生在1997年,年代久远;再者,裁判文书无法找到,甚至连当时的执行法官也已经离世。

“雁过留痕,既然审理过,肯定有档案。”多方请教后,叶凡将目光瞄准了档案室,终于在一堆堆的卷宗中翻出了当年的案卷,并跟原告讲明法律程序,告诉他“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最终原告申请撤诉,案件圆满解决。

 在法官手记里,叶凡曾写道:“调解胜过判决,信服胜过屈服。”

 在一起离婚案中,因为女方情绪不稳,扬言要带着孩子跳楼,男方起诉3次离婚都未果。第4次起诉离婚,案子到了叶凡手里。

“多次起诉离婚,肯定是没感情了,但是考虑到女方情绪,又不能强判,还得以调解为主。”多次与女方沟通后,叶凡做出决定,并将调解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抚养费上。

“爱子,则为之计长远。”正是站在一个母亲角度的考量,深深打动了女方,最终同意离婚。事后,女方还为叶凡送来了锦旗,因为这一次调解,为她们母子带去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不退缩、不回避,面对基层法庭纷繁复杂的案件,叶凡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聚焦营商环境,当好经济发展“护航人”

 2019年,从工作了6年的基层法庭,叶凡进入民二庭从事商事审判工作。不同于基层法庭传统的商事案件,叶凡面对的是经过繁简分流之后的精审商事案件,多涉及大宗商品买卖,标的额大,案情多较为复杂,而且需要法官具备很强的知识素养。

微信图片_20230106100422.jpg

“作为一名年轻法官,每处理一个案子是一次成长,每一次工作变动也是成长路上的‘磨刀石’,我要做的就是去探索去追求去实践。”岗位的变化,给叶凡带来新挑战。

“这之前,我不知道煤炭还有那么多讲究,可以根据碳化程度、岩石结构、挥发性成分来分类,还有那保险条款,五花八门,都要吃透,才好办案。”全新领域的案件反而激发了叶凡不服输的那股精神劲,她迎难而上,迅速适应以商事思维来处理案件,贯彻商事审判理念,探索商事审判思路。

 商事案件还有一个特点,涉及的外地企业、员工特别多。疫情期间,利用微信、云上法庭等互联网途径及时化解案件,让双方“少跑腿”的同时,叶凡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实现案件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相统一?如何不让审判结果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疫情时期,更加考验法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叶凡创新提出的引入案外人担保机制,成功化解多起纠纷,让疫情的冲击下,正“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等着原材料开工”的中小微企业看到了“曙光”。

 在一纠纷案中,某建设公司向租赁站租赁设备,但因经营困难,欠租赁费85万余元未付,建设公司的账户被查封,导致公司运营“雪上加霜”。经叶凡调解后,租赁站同意建设公司分期付款,却又担心如果解封账户,其权利得不到保障。后经引入案外人担保机制,建设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自愿作为担保人,为建设公司提供担保,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租赁站将查封的账户予以解封,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和解,并表示以后将继续合作。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叶凡还主动加入到法院团队,定期走访生产经营一线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排忧解难、建言献策,引导企业提升依法治企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肩抗这份责任,叶凡用生动的审判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社会经济大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司法的力度和温度助力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

 以初心守护公正,以实干诠释担当

 有这样一组数据:从2013年至今结案2500多件,其中2020年结案270件、2021年结案327件、2022年结案300多件,调撤率达到64%。

  这是叶凡近三年的“成绩单”,仔细推算,每个工作日都会办结一个案子。经常有同事问她,这结案多、存案少,调解多、判决少,当事人服判多、上诉少的“三多三少”是如何练就出来的?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从书记员、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10年间,叶凡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打开她耀眼“成绩单”背后的“密码”。

微信图片_20230106100429.jpg

 在同事滕英杰眼里,“办事高效严谨”“为人热情和善”是叶凡这位法官姐姐的“标签”。

    作为团队新人,在程序问题上滕英杰难免会出错,认真纠错之际,叶凡时常还会叮嘱:“司法案件讲究严谨细致,一切得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标准严格来办理,一步都不能省。”

“经她手的案子,判决书一定是‘模板’级别的,从格式到标点符号一点差错都不会出。”在滕英杰看来,叶凡不仅有一双“火眼金睛”,还有一个“超强大脑”。“每个案件的案号、案情,甚至是当事人的姓名,她都能记住很多。”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 如果将这句话换个说法,用在叶凡身上,便是“哪有什么聪明睿智,不过是看得多、干得多,付出的多而已。”

 经常有同事向她讨教,每天面对那么些繁琐的案件,写哪有精力将判决书写好?“上午、下午开庭前可以写一会,中午吃完饭再写一会,下班后可以多留一个小时继续干。”叶凡说这些化零为整的时间也促成了她办案的高效。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案件的圆满解决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配合的结果。叶凡的团队有一个书记员、一个助理,“1+1+1大于3”带来的高效率,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案卷翻飞中查明几千万账目归属,法槌起落间推动经济发展变迁。正如叶凡在她的日记所写:每当我穿上法官服,踏入法庭,我都深深感觉到身上的重担,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公正高效审理每起案件,才能擎起一片法治蓝天。(□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王炳翔)

 


编辑:林瀚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