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疃镇下辖3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3.2万、78平方公里。全镇共有贫困村12个,其中省级贫困村3个、市级贫困村9个。今年以来,全镇紧紧围绕“精准扶贫、教育文化先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引领作用,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为群众脱贫致富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为全镇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群众能否脱贫,思想解放是关键。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文化引领作为思想解放的突破口,落实“一二三”机制,通过文化建设和日常渗透,增强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拔“穷根”,激发“想致富”的思想动力。
渗透一种理念,让仁爱溢满乡村。大力实施日常帮扶帮困行动,举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积极渗透仁爱救助文化理念,营造人人向善、和谐发展贫困救助氛围。目前,在上蔡庄、堰村、卞家庄等5个村,各建设摆渡爱心食堂1处,免费为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提供午餐服务。在全镇38个村全部设立孝德基金,实现70岁以上贫困老人孝德基金全覆盖,为全镇贫困户改造危房、维修老化线路。
挖掘两种精神,凝聚干事创业合力。陈疃镇是库区镇,1958年,陈疃镇举全镇之力建设日照水库,为之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库区移民精神代代传承,今年是日照水库建设60周年和“林水会战”三年回头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挖掘、再现和弘扬60年前日照水库建设中的艰苦创业历史和库区移民的无私奉献精神,特别建设了日照水库精神记忆馆(陈疃)1处,旨在通过挖掘、整理日照水库建设中的感人事迹,再现60年前日照人民“担当、实干、协作、奉献”的日照水库精神。开发“库区文化游”,让党员干部、群众、师生走进记忆馆,重温那段燃情岁月,传承发扬日照水库精神。
为挖掘陈疃镇红色本土文化,2017年7月,开展“党旗映红陈疃镇”红色记忆寻访活动,对18名建国前老党员和5名优秀党员进行了逐一走访,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建国前老党员精神,特在陈疃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初心·传承老党员事迹展馆,打造了一处党性教育基地,并将其先进事迹在展馆内进行集中展示,发挥好身边榜样的典型带动作用。在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积极组织团员、小学生到老党员家中进行走访,邀请建国前老党员到学校讲党课,用红色精神指引青年健康成长。分批次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及师生进行参观学习,接受老党员精神的洗礼。陈疃镇的建国前老党员,目前健在的还有16位,最年轻的也已经86岁,岁月留不下他们的身影,但精神的红光从来没有消逝。
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筑牢文化堡垒。为激发农村文化活力,镇投资800余万元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配套党史教育展馆、党群服务中心、日照水库精神记忆馆(陈疃)、图书馆、文体活动室、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报告厅、乡村大戏台、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等场所,并投资1万余元制作宣传版面,并绘制精神文明宣传画,通过细节渗透精神文明内涵。
为丰富文化活动,有效利用春节、中秋、国庆、重阳节等时机,扎实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干群向心力。积极开展镇级广场舞比赛4次,组织并参与区、镇运动会2次,组织6个庄户剧团到村演出19场次,进一步宣传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
不断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依托镇宣传办公室成立全镇宣传队伍1支,镇综合文化站配置工作人员2人,负责全镇文体工作。全镇共有广场舞队伍38支,书法美术爱好者队伍6支,庄户剧团12个,文艺骨干达160名,为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从教育、文化层面求突破,同时满足“扶智”和“扶志”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脱贫。下一步,陈疃镇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教育文化先行”的工作思路,用扶智、扶志的“药方”斩断穷根,以新思维、新观念、新风尚引领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重拾精气神,真正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通讯员 卢娜 孙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