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东港区
我要投稿

编织一张网,精雕细琢城市

发布时间:2018-08-20 07:05:56

  从“碎片化管理”到“整体性治理”,打造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共治新格局。东港区社区建设管理局——本报通讯员 张媛

  面对一夜之间徒增的小广告,社区网格长第一时间上报,各方迅速作出反应,一边由社区集中开展“顽固”小广告铲除行动,一边由公安机关、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查找源头、联合执法,小广告迅速得以根治。通过整合社区网格力量,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标本兼治处理问题,这已经成为东港区城市管理的常态。

  今年以来,东港区将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格中结’,大事小情没有了‘三不管’地带,服务、管理也就实现了全覆盖。”东港区社区建设管理局局长王进升说。

  按照“万人社区、千人网格”的标准,东港区在4个街道主城区范围内规划了98个城市社区,将辖区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市场、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网格。在此基础上,东港区社区建设管理局将其细分为432个居民小区网格、155个村居网格、456个包括学校、医院、商圈市场等在内的专属网格,建立3支网格力量,建立起“街道—社区—网格—楼宇(居民小组)—居民”的城乡社区五级管理层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精细化、长效化管理体系。

  本着人随事转、一专多能的原则,东港区积极推进警务、行政执法、司法、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资源向社区下沉。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小区外实行“网格长+街长+楼长+店长(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加强对街巷的监管;小区内实行“网格长+楼长+居民”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对小区的直管。同时,成立街道城市综合治理中心,设立城建管理、执法巡查、环境卫生、案件处置、交通秩序等多条工作线,负责城市管理日常调度、督查考核等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该区建立了政府职能向网格转移、干部力量向网格集中、服务资源向网格倾斜、工作重心向网格下沉的上下联动机制和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跨部门、网络化的左右贯通机制,实现了从“碎片化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工作机制转变。同时,依托网格化管理,完善了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七天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制度,建立日工作台账和《民情日记》,快速回应群众诉求。

  借助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与运用,东港区投资2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建设区社会综合治理平台,与智慧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警务、信访维稳、司法行政等平台融合对接,实行一个网站、一个门户、一站式登录,实现了政府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东港区社区建设管理局将线下社区搬到网上,研发了“社区e家”APP,通过定时定位,迅速反馈,进行立体化、全景式的网格化服务管理。


编辑:穆盛娟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