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东港区
我要投稿

东港区探路“共享农庄”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18-06-25 15:14:39

  夏日,艳阳高照。去城向北10里地,就是全国文明村———申家坡村,83栋民房在热浪翻滚中激情四射。
  这是一片上了岁数的住房、废旧厂房、库房,里面记录了几代申家坡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新生代的进城潮,却给这里留下了喧哗之后的落寂。
  去年3月份,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进申家坡,已近迟暮之年的民房开始焕发二度青春,长出来了文创新苗———春风十里。
  一年的时间,这里就吸引了61名“乡村创客”入驻,这其中不乏资深画师、雕刻师、花艺师,还有网络销售达人……
  老房子,正迎来新的勃勃生机。

创新创业的梦想空间
  将三庄羊肉、陈疃蓝莓、涛雒大米等土里土气的农产品和芦苇扇、陶瓷容器等非遗产品,进行一番个性化的创意包装后,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国内外市场展销。
  这就是入驻在春风十里的“一乡一品”所做的事情。“一乡一品”,一家由大众网日照频道电商事业部开设的形象店。采用线上线下推介相结合的方式,他们正为本土特色产品打通一条全新、有效的供销链。
  之所以落户春风十里,“一乡一品”相中的,除了这里区别于城市文创园独有的乡村风貌,还有就是这些背后强大的政府支持。形象店负责人坦言,房子是现成的,只需稍加改造,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这大大降低了硬件投入。
  “既要打通政策‘最初一公里’,更要落实政策‘最后一公里’。党委、政府更多的精力是守好红线把好关,并抓好基本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开展保姆式的项目服务。”河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挂职)刘建成表示。
  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巷看春风十里,曾经斑驳的老民房,如今是他山油画工作室;曾经的废旧厂房,如今是涵藏院的茶室;曾经的老仓库,如今是石艺坊手作创意工作空间……
  开发正在继续,版图正在延展。“未来,这里可容纳创意空间150余家。”刘建成说。

站上文化的肩膀
  已过中午12时,一处挂着“旧少年”牌子的民房里电锯的哧哧声仍响个不停。
  旧少年是位于春风十里文旅创意园的一间创意手工坊,店主文涛就是这旧少年。这位从山东艺术学院走出来的毕业生,精于竹木牙角、花鸟鱼虫、石头、瓷器、珠宝首饰技艺,在北京南锣鼓巷打拼了六年。
  30余位来自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的艺术家、高校教授,4名归国留学生———对于文涛等这群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创业者来说,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春风十里浓厚的文化创意氛围。
  在申家坡这样一个城郊村建设文化创意园区,这还真是个新鲜事儿,对春风十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刘香凝来说,更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就是要打造有文化营养的创业土壤、创意俱乐部”,刘香凝说,园区坚定地选择了一条不以租金为衡量标准的准入机制,聚集了类似体验式服务、“互联网+”、私人订制等一大批优质的文创项目。
  梵星花植是由一位海归开办的一处花艺坊,常年开展花艺培训和特种花束设计及线上线下销售业务。店长张蕙是一位九零后,从事花艺培训和花艺设计多年,加班加点、一溜小跑地忙活,是她的工作常态。端午节间,该店一连三天举办花艺培训班,场场学员爆满。
  “一来这里就产生创业的激情、创意的冲动。”这位年轻的姑娘,言谈中显示出对花艺业的笃定。
  如今,茶木古民宿、他山油画工作室、梵星花植、涵藏院茶室、牧云居、酒乐影轰趴馆、石艺坊手作、Nice初见甜品店、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王明星画室等一大批文创项目已经开始运营。

一条信任链串起四方共赢
  李欣秋,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年前,她将自家房子出租给园区,自己在这里找了一个卖茶水、早点的活,每月拿近2000元的工资,还误不了照顾家小。
  申家坡,虽非城区地段,但也是寸土寸金。“把房子租给陌生人,会不会出现因一方违约而导致的房、财两空后果?”一开始,好多村民心存顾虑。
  村民的担忧并不无道理。如何规避这一风险?
  东港区探索发展“共享农庄”模式。由村里出面统一租赁民房,提供给春风十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集中开发后,转租给创客。村民与村里签订租赁合同,村里又跟春风十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春风十里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再跟创客签订合同。
  “通过分头签订合同的方式,形成了一条信任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会造成其他环节的合同履行中断,村民、村庄、公司、创客都吃了‘定心丸’。”刘香凝说。
  “更重要的是盘活了大量闲置民房和村集体空闲土地,培养了村庄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园区发展、创客打拼提供了空间,并吸纳村民就近更广泛地就业。”刘建成说。
  就在采访期间,该村又有10多处民房将被租赁开发。
  新农民、新思维、新业态,给乡村带来的多重效益已经开始显现。

(通讯员 刘兆红 卢立平)

编辑: 万德方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