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彩虹 通讯员 赵效娟
虽是春寒料峭时节,但在东港区涛雒镇竹子河畔却格外热闹,河面上不少水鸟在嬉戏觅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小时候去河里推过沙,挑过水,采过河边的槐花,摸过河里的螃蟹。”在很多村民人记忆中,儿时的竹子河像是一处世外桃源。
但就在几年前,住在河岸边的竹子河崖村村民们提起竹子河就头疼,因为缺乏管理,多年的老河道日益狭窄,加上生产生活垃圾的堆放,水体环境日益恶化,往日的清清小河成了一条黑臭的垃圾河。
如今竹子河秀美“容颜”重绽,主要得益于涛雒镇对“河长制”的深入推进。
涛雒镇域内共有巨峰河、川子河、南店河、丁家营子河等大小河流11条,为让这些承担着农田灌溉、汛期排涝任务的河流重现活力,结合河流的分布情况,该镇全面推进“河长制”,启动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
“作为一名村级河长,南店河在我们村辖区内的河段就是我负责,每天都要查看河道周围的环境,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庄建庆是南店村党支部书记,去年10月份,他多了一个村级河长的身份,负责南店河南店村段总长为2.8公里的河道管理工作。在每次的巡查中,他都要做好巡河记录,全面掌握辖区河道存在的问题。
去年7月份,涛雒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镇、村两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对全镇范围内11条主要河流以及16条沟渠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其中镇级河长10名,村级河长55名。
同时,对每个河段选出1名河管员负责河道巡查等工作,每周至少开展1次集中活动,进行沿线卫生保洁、河面垃圾、漂浮物等清理,并做好巡查记录。
按照“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该镇还对河道基本特性、环境面貌、治理情况、管理现状以及水质、入河排污口等信息全面调查摸底、建立档案,为每条河流建好了“户口本”。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涛雒镇举全镇之力对竹子河、小海河、南店河等进行整治,共清理河道建筑物30多处、黑臭水体4处,治理河道总长度13.2公里,栽植河道绿化苗木上万株。
“现在,群众不仅不乱扔垃圾了,有的还成了保护河流和鸟类的环保志愿者。”涛雒镇武装部长张志强说,在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改变河道脏、乱、差现象的同时,该镇还不断培育沿河群众参与河道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