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县新闻 > 东港区
我要投稿

用智慧执行让老赖无处遁形

发布时间:2017-06-22 08:45:48

  “这是真的吗,你们不是骗人的吧?”这通法院通知领取执行款的电话,当事人郑某盼了17年,可当这笔跨越17年的陈年旧账真能得以执结的时候,郑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所听所见,都是事实。
  1999年,被执行人薄某酒后驾驶汽车将郑某撞成重伤:左腿截肢,构成6级伤残。
  经东港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薄某应赔偿郑某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共计10万余元。但薄某在交纳32000元赔偿金后,即举家躲往外地,办案人员经多方查找仍未找到其下落,该案执行陷入僵局。
  然而,就在2016年1月份,该案却出现重大转机———东港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到薄某与其妻子在重庆某地银行开设了帐户,承办人马上委托重庆当地法院对该帐户予以控制,并通过银行方面查询到薄某联系方式,随即多次与薄某沟通,向其讲明规避执行的法律后果。
  最终,薄某主动将该案剩余本金及利息18万余元交至法院。这起停滞了17年之久的旧案,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圆满执结,还要得益于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和执行信息化建设的助力。
  近年来,东港法院积极推进“智慧执行”建设,设立执行查控中心,通过“点对点”网络查控平台,与公安、工商、国土、车管等多家单位互联互通,实现了对被执行人行踪、工商登记、房地产、车辆等信息的全方位查询,进一步挤压了老赖的藏身空间。与此同时,还与全国24家实体银行、互联网银行、证券公司实行电子数据交换,基本实现了对金融机构网络查控功能的全覆盖。对于按规定终本执行的案件,承办法官将被执行人信息纳入查控系统后,定期进行筛查,对发现财产线索的案件及时恢复执行,确保被执行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有了信息化,执行干警就像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让老赖无处遁形。”该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东港法院共利用网络查控平台申请查询存款1.5万次,查控到财产线索5000余条,冻结被执行人存款2300万元,通过网络扣划存款470万元;查询车辆信息3300余次、查询工商登记信息780余次。
  执行信息化,实现了执行查控从道路到网路,从窗口到端口的飞跃,给老赖布下“天罗地网”,真正实现了将其行踪和财产“一网打尽”。(记者 蒋月阳通讯员 樊艳潮 张伟

编辑:李正秀
审核:
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