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奋斗者·正青春
我要投稿

孙开江:科技赋能让农业充满无限可能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3-14 09:15:26

  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现在都是科技种植,你看,全靠它们‘当家’。”
  3 月1 日,日照市东港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日照农发集团禹海蓝莓湾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开江,向大家介绍公司的智能温室。
  轨道自走式喷灌系统正在先进的可移动式苗床上缓缓喷洒,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空气源增温系统、环境数据测量系统、温室自动控制系统……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将室内几十万株蓝莓、铁皮石斛等钵苗照顾得明明白白。两个一万平方米的巨大温室,仅需一人管理。
  2018年3月,原本是从事水利灌溉专业的孙开江受命接管蓝莓湾基地,做了一名“新农人”,开始了他的现代农业之路。

  “我们要用科技的力量赋能新型农业,让美丽乡村充满无限可能。”孙开江坦言科技与创新是自己的致胜法宝。
  5 年时间,公司从当初的一个园区发展为六个农业园区,包括蓝莓湾生态园、天台山田园综合体、蓝莓产业园、南湖苗木基地、蔡庄园区与蓝莓产学研基地。1700多个日日夜夜,孙开江用脚步丈量着每个项目的每寸土地,见证着六大园区的“从无到有”。
  “我们原来不懂种蓝莓没关系,但我们此后必须得懂,懂了才能管理好,要内行管理内行”。

image.png

孙开江在蓝莓物联网智慧大棚内检查蓝莓生长情况

  蓝莓湾基地刚接手的时候,荒草丛生。为了对蓝莓进行抢救性恢复,孙开江跑了很多地方学习、请教,有步骤、有计划地对蓝莓生长环境进行恢复。他大胆引进绿宝石、天后等蓝莓新品种,实现当年栽植,当年摘果,盛果期每亩年收益可达 5 万元左右。
  蓝莓品种随着土壤和气候的变化,产量和口感表现形式差异很大。仅靠引进国外品种,品质无法保证。
  “源头育种,加快研发培育本土品种,是我们必须向前一步的选择。”为此,公司建设蓝莓产学研基地项目,与吉林农业大学、京东农场等院校、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培育蓝莓自有品种雁湖蓝,创建自有品牌雁湖京品,并成功入选2022年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科技赋能,为蓝莓产业发展照亮了前行之路。
  孙开江以蓝莓暖棚建设为契机,在95 座高标准冬暖式蓝莓大棚全部启用了物联网智慧平台。棚内温度、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都可以通过传感器上传到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实时了解棚内的土壤和空气的温度。此外,通过蓝莓物联网信息管理和指挥平台,可以实现园区农业病情、虫害、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掌握。

image.png

育苗温室大棚里,蓝莓花盛开

image.png

蓝莓大棚内的无线六要素传感器

  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让蓝莓从产量、品质到果品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孙开江乘势而为,与京东物流合作,发展蓝莓深加工与冷链运输,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至此,蓝莓从育种、组培、种植到加工销售,形成了全产业链条。目前,禹海蓝莓湾公司正在向“山东省最大的蓝莓全产业基地”大步迈进。
  不止是蓝莓产业,孙开江还带领同事对涛雒镇优势地理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打造涛雒镇天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他创新产业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及旅游业,实现三生三产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目前,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以农业为核心,融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旅研学等高附加值产业,以农业促文旅,以文旅反哺农业,形成农业和文旅的良性循环。
  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让昔日成片的荒山荒地长出如今的各类高附加值产业,孙开江也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采摘季节一天得需要用工几百人,在蓝莓园打工的村民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孙开江采用“基地+农户”形式,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目前,每天约有400 余名周边村民在各园区内务工,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土地流转金和劳务工资两份收入。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玮玮

编辑:王晶
审核:王娟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