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十多年,暖气通了!
1月10日,正值传统腊八节。随着阀门开启,一股热流沿着刚刚铺设的管道涌入东港区物资局楼房20户人家。此时,室内温度计显示22℃,居民魏本乐脱掉棉衣,穿上了一件喜欢的红毛衣,忙着给正在上小学的小女儿做午饭,“外面再冷,屋里也暖和,孩子再也不用遭罪了。”
东港区物资局楼房始建于1995年,是东港区2021年实施的75个未供暖小区改造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区供热改造项目已投资7500万元,惠及5086户居民,新增供暖面积52.13万平方米。
民生无小事,但民生又是由无数群众身边小事组成。
从中小学生集中配餐、课后延时服务到73个老旧小区改造,从养老服务的全面提升到城市书房高品质文化生活供给……一点一滴,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温暖、传递着幸福。
都说民生是民之所倚,政之所向。虽然宏观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发展任务繁重,但是东港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个个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付诸实施,一件件群众的难事得以解决,一幅服务图谱彰显着东港温度。
1月13日,记者走进石臼街道鑫鑫小区,再难见过去小区路面坑洼、老旧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焕然一新的景象——
道路重新硬化后宽阔整洁,粉刷后的楼体焕然一新,统一安装了路灯、监控、晾衣架、集中充电桩;新建的街头休闲健身公园、儿童游乐场等场所成为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增设了社区卫生中心、应急救援站、社区超市等,极大方便了小区居民的生活。
“如今,经过改造,小区像新建的一样,楼房还进行了外墙保温,屋里更暖和了。”小区居民们纷纷表达着改造工程带来的幸福感。
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推进、长效管理”的原则,2021年东港区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有70个,涉及73个小区、11643户、114.4万平方米。
东港区注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精致城市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城市住宅小区供水直管到户三年行动等工作的结合,统筹做好城镇老旧小区供电、供暖、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设施同步改造。同时围绕环境治理,大力整治小区环境卫生,提升绿化水平。目前,各改造项目进展顺利,73个小区已基本竣工。
夜晚,华灯初上,新建成的东港区海曲广场上前来散步的人群络绎不绝,璀璨的灯光宛如星河。随着海曲印象文化广场项目的大力推进,海曲印、海曲图书档案馆、海曲音乐厅等民生公共服务项目集中建成,更好地满足了老城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特点,既传承了海曲文化的特质,又体现了公益性,这里将成为市民新的打卡地。”市民高宁说。
而在更多的东港人看来,幸福是遇到难处,有了急难愁盼,党委政府始终就在身边。
“有了课后服务,再也不用每天焦虑谁去接孩子,也不用每天心急火燎往学校跑。”学生家长纷纷点赞,“这项服务太暖心,解决了困扰家长们的大难题!”
据统计,东港区接受课后服务的人数达到8.2万人,占在校生数的94.4%,孩子放学时间早、家长不能按时接管等困扰家长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不止如此。去年5月底,东港区34处未建食堂的学校全部实现了集中配餐服务,学生吃上了安全、卫生、放心、可口的营养午餐,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东港区完成投入3.3亿元,推动10处中小学、6处幼儿园建设,年内新增学位3420个,全部交付使用后可增加学位1.5万个,大大缓解中小学班额压力以及幼儿园入园难问题。
伴随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东港区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处处城市书房破土而出,新启用的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的东港区新图书馆成为东港文化“新地标”,老城区居民就近可以享受更加便捷的阅读。
民生滋润着生活,生活熏染着心灵。幸福其实就在在于身边的点点滴滴。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卢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