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
我要投稿

党报头条丨让课后“空白期”成为能力提升“可为期”

来源:日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0-18 06:11:42

  “这个无人机模拟飞行太酷了!”

  “没想到数独和七巧板这么有魅力!”

  “橡筋动力直升机制作让我爱上了物理!”

  ……

  今年暑假,日照市首届科学运动会在市科技馆举行,三百多名少年儿童徜徉科技海洋,感受科技魅力。而这,也是日照市科技馆积极搭建新科普平台,打造新型科技馆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市科协充分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双减”工作大背景,在全国首创“馆校合作科学教育试点”,把科普资源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精准对接,不仅创新推进科技馆资源有效衔接课堂教学,还将放学后的教育“空白期”提升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可为期”,成为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民生工程。

从常规“游场馆”模式

到科技综合实践

  “我还要去体验穿越机,太炫了!”市新营小学四年级十一班的郑婼心是一名小科技“发烧友”,课后的科技活动课也就成了她最为期待的环节。

  为推动课后服务全面转型为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市科技馆依托现有展品展项,对课后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深入探索创新,结合中小学课程大纲及场馆展陈内容,找出多个馆校课程研发结合点,目前已开发科学课程7个、人工智能课程1个、录制课程微视频3个,并邀请山东物理学会、天津大学等高校专家进行指导,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针对馆内展品的16门虚拟现实课程。

  在“场馆+学校”的有机结合下,与市新营小学合作打造了全市首家“馆校结合基地校”称号,授予市新营小学“馆校结合基地校”称号,建成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第一站。目前,已提供课后服务80余课时,接待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团队32个、2474人。

  在自主设计研发的基础上,市科技馆还积极对接中国科技馆、山东省科技馆及部分地市场馆,对临时性展览实时更新。同时,充分挖掘特色馆藏资料背后的故事,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后服务教学。

精品资源“引过来”

科普资源“转起来”

  “能够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对学科的热情提升了,大家更想通过学习一探究竟,解开科学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市新营中学一位物理教师表示。

  为多渠道探索馆外资源参与课后服务形式,市科技馆与亚太森博志愿服务队、山东誉讯科技等8家科学教育机构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引进小小造纸家、我爱小发明等优秀课程23个,共开放118节公益课,受益人数达到4361人,还引入中国科技馆VR科学体验课程项目40项,目前正筹备组建市内中小学科技教育名师讲堂队伍,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技领域的探索兴趣。

  为了探索科普服务新模式,市科技馆还组织不同年级段学生进馆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科学实验等活动,实现展览辅导资源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效对接。同时,践行“城市+大学”共同体发展理念,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签订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课程研发、馆藏资料研究等方面开展多层次、深领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市科技馆还积极搭建“赛、展、会”平台,与商业科技竞赛机构合作,现已承办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山东省国际公开赛等8个赛事活动。同时,积极运行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科普资源,以“走出去”为主要形式,助力偏远地区学校课后服务。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学生自主探究新模式

  “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后有了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底种了一颗科技的种子。”一位家长对市科技馆开展的课后服务非常满意,她还常常在周末带孩子去市科技馆体验。

  为满足不同群体高质量科普需求,精准对接提供针对性辅导,市科技馆以沉浸式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体验性,达到馆校教育的双融合。针对高年级奥赛内容,市科技馆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还成功举行37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山东省代表队出征动员大会。

  “注重强化现有资源的利用和社会力量的协调,实现了多维度的融合与互动。”正如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毅所说,把科普资源与中小学课后服务精准对接,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有益实践。下一步,市科技馆将在全市各区县选择一到两家中小学校,共同开发适合教育大纲的系列课程,将馆内科普资源“带出去”,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进来”,全面推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馆校合作新模式。(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编辑:王倩倩
审核:孙翔宇
统筹: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