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接到常州路以南、吉隆路以西一供地计划后,正常3个月完成的考古勘探,日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仅用13天就完成了,而且企业未掏一分钱。
“考古前置,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关键效率还高。”10月26日,该地块拟供地项目方工作人员孙先强在谈及项目考古调查时,不停为日照经开区的服务效率点赞。
考古是项目供地的第一道程序。考古前置实行之前,考古是建设单位拿地后、开工前进行的,需支付每平方米4元或16元不等的勘探费用,且供地后一旦涉及文物保护,还可能面临无法供地、需勘探发掘等情况,造成成本增加、项目建设周期拉长。
去年10月份,日照市发起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前置工作“动员令”,日照经开区闻“令”而动,变项目考古为政府考古,今年年初就探索制定出考古前置工作流程、考古费用谈判机制等,打破“文保+发展”壁垒,化解“文保+发展”矛盾。
降费用、省时间,日照经开区探索推出“调查+勘探”模式。
对拟供地地块,该区先邀请市文物专家现场踏查,编制考古方案,再组织对地块进行考古勘探,需勘探的按规定进行勘探,而对以调查为主的地块不再组织勘探,尽快出具考古报告和供地意见书,同意土地出让。
踏查、调查不需要费用,相较之前对所有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实行“调查+勘探”,考古勘探总面积相对减少、费用随之减少。“费用仅需全部勘探的15%左右,时间节省70%以上。”日照经开区社会事业局教育文化体育中心副主任孙华告诉记者,“这实现了花钱少、阻力小、保护效果不减的目的。”
为提高效率,日照经开区更是“刀刃向内”,清单式落实,推着工作“加速跑”。
日照经开区建立日报告和销号制度,拉出任务、节点、责任“三张清单”,区国有土地考古前置工作专班现场办公,扫除推进障碍。最长不超过3个月,20天、13天、12天,服务效率不段刷新。
目前,日照经开区有60个拟出让地块纳入考古前置数据库,共计8600多亩,已完成对20个地块、1909.08亩地的考古勘探,新发现文物遗存4处。“我们将根据项目现实情况和用地时间,分批落实考古前置,努力为项目建设赢取时间。”孙华表示。(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牟艳霞 通讯员 任佳佳 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