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有味道的,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研学活动在东港区主题党日活动中心举办,来自枣庄路小学的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员宣讲红色故事。像这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宣讲活动在东港区已然遍地开花。
理论宣讲,落脚点在于一个“宣”字。如何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创新理论广泛地传播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爱听、想听,东港区牢牢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分众化”宣讲为抓手,抓住全国生态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网络安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创新拓展读书分享、文艺演出、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在机关部门围绕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开展“机关先锋讲堂”,在教育系统围绕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思政宣讲,以及针对职工、青年、妇女等群体的“劳模工匠”“青年说”“美德健康生活”等主题宣讲,实现宣讲跟着需求走、讲师跟着听众走的目标。
理论宣讲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效果好不好,讲师最关键。东港区各级党组织紧贴基层实际深入挖掘宣讲资源,通过主题宣讲大比武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比赛和“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等竞赛形式“以赛促学”,持续强化培育“百姓名嘴”。选拔30位优秀选手组成巡回宣讲团,在全区开展主题巡回宣讲15场,现场受众约600人。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能开设“海洋大讲堂”“统战微课堂”“学而讲谈”等特色理论宣讲课堂,引导党员人人上讲台、人人讲党课,从以前的“要我听”变成“我要讲”,让党员们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讲心得、谈体会,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主题宣讲讲出特色,讲出“味道”。
为了“宣”出特色,“讲”到深处,东港区将宣讲从室内搬到室外,从会场移到现场,把优质的理论宣讲资源搬到农家院内、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立体化呈现、精准化传播理论宣讲内容。实施“理论+”工程,采取线上和线下、集中宣讲和微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将宣讲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部分窗口服务单位巧借窗口开展“普法微宣讲”,在群众办理窗口业务的间隙根据业务内容开展短时法律知识普及;还有单位利用“双联系双报到”契机为包联社区居民放映红色电影,开展“理论知识赶大集”等活动。组织学生们参加红色研学、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思政课堂等理论宣讲活动,让群众沉浸式体验理论宣讲的魅力。同时,录制优秀宣讲视频,构建起宣讲传播矩阵,形成宣讲氛围,目前已在“海报新闻”展播23期,阅读量约80万次,专门开设《海曲新声》宣讲专栏,刊发全区宣讲报道约1500篇,真正实现了“先进理论通俗讲、政策常识随时讲、土味故事生动讲”。
来源:在东港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