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我要投稿

感知日照丨让老家味道为乡村振兴添“滋”加“味”

来源: 山海微评 发布时间:2023-11-21 10:28:34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于每一位客居外地的游子来说,无论是否功成名就,是否结婚成家,都会对家乡和老家味道情有独钟,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乡情。

图片

去年五一假期,一位同学从北京回来,一起聚餐时,他不吃大鱼大肉,单吃家乡菜。吃饭的时候,他也不吃米饭、馒头,单吃蘸醤卷煎饼,“多少年了,就好这一口,日照的煎饼格外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最念家乡老味道。这种特殊的情愫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愈加浓烈。

图片
也正是基于对地方传统美食的喜爱,勤劳智慧的日照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了地方食品制作工艺,并在乡村振兴中大展异采,不但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而且还成为发家致富的好项目、好产业。

日照大地物产丰饶,老家味道品种多、乡味浓。日照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不但有山、有河、有湖、有平地,还有广阔的大海,所以,这里既出山珍,又出河鲜,还出海味。而每一种地方小吃都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老家味道。譬如,日照海鲜、岚山蟹酱豆腐、莒县大锅全羊,等等,可谓样样精美,吃后不忘,回味悠长。

图片

传承传统工艺,老家味道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笔者曾经在五莲县许孟镇工作24年,把许孟也当成了自己的第二家乡,也因如此,许孟炉包便成了我的家乡味道。许孟炉包是用火炉浇油煎制而成,带着酥黄的“嘎渣”,香脆可口、油而不腻,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当地百姓一直传承这一手艺,并将其发扬光大。2018年,许孟炉包登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荧屏,成为了地道的日照味道。当然,像许孟炉包这样的日照味道还有很多。譬如,日照煎饼、东港海沙子面、许孟狗肉等,都是经过一代代劳动人民的传承和发展而铸成的独具特色的日照味道和美食品牌。

图片

搭乘乡村振兴快车,老家味道成了致富好项目、好产业。尽管老家味道成为许多工艺人养家糊口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毕竟都是小规模、低层次的。老家味道真正实现跨越发展,是在搭乘了乡村振兴的快车之后,并因此成为百姓致富的好项目、好产业。如今,倘若你走进日照市各大商超,就会发现有许多本土特产,比如日照绿茶、五莲地瓜干、7758粉条,等等;倘若你在日照想找个饭馆用餐,就会发现有很多日照味道供你选择,比如日照海鲜、岚山杂鱼锅贴、莒县全羊,等等。

图片

多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以实现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创新机制,精耕细作,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引领、山海联动、城乡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譬如,东港区三庄镇上卜落崮村村民张博森,去年大学毕业后同父亲一起生产经营地瓜粉条、粉皮等,预计今年能加工地瓜约60万斤、生产粉条约8万斤,真正将日照粉条这一老家味道变成了自己致富的好项目、好产业。

图片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日照味道味美十足。”在此,笔者希望日照的老家味道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并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添“滋”加“味”,让更多客居异乡的日照人因老家味道而记住乡情,让更多的外地人因日照味道而爱上日照。(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倩倩
审核:孙翔宇
统筹:刘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