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网民看日照
我要投稿

感知日照丨“换装”时代 让技改成为盘活经济存量的“法宝”

来源: 山海微评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9:37

9月16日上午,日钢集团“新旧动能转换暨数智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启动仪式举行。该项目主要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应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算法等先进技术,充分融合了日钢生产管理经验和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打造出“一个平台+三个一体化”智能应用体系,标志着我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迈出历史性步伐。

图片

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硬支撑”。日照要想在新常态下抢占发展先机,成功实现“换道超越”,必须聚精会神抓经济,心无旁骛促发展。“技改”可以实现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新、产品换代,无疑是盘活现有存量、激发发展动力的重要“法宝”。

1月28日至31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先后到淄博、临沂、日照3市调研后指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产品。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减污降碳等工作,厚植传统产业优势。”

图片

回顾历史,纺织业发展的历史就是技改转型持续激发产业活力最鲜活的案例。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到黄道婆改造脚踏纺车为三锭棉纺车,到“珍妮纺纱机”开启工业革命浪潮,再到如今各类智能化、数字化纺织设备的大规模应用,技改是重要推动因素。

眼下,跋涉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征途上,日照的工业企业正掀起一股技术改造风。生产换线、装备换新、机器人上线,处处是一派朝气蓬勃的繁忙景象。从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在国鑫箔材(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块粗钢加工后可薄至0.01毫米,产品附加值可提升到原材料的30倍至50倍;五征集团出品的雷诺曼拖拉机,“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看到它在作业过程中的行驶路线和作业路线”。

图片

德国工业4.0为全球实业界展现了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前沿制造世界,中国制造2025则是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升级版。企业唯有持续地推进技改转型,才能确保低成本、高质量,提升竞争力。但技改转型是有其内在科学规律的,特别是身处于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更需紧盯前沿趋势,与时代同频共振。

巧妙融合,提升区域内转化效率。要紧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全力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体化运作,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日照锚定技术改造提档升级,创新推出“技改专项贷”,加速构建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创新化赋能、安全化管控、服务化延伸“六化”改造体系,为企业积极构建适宜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产业化的“土壤”和“阳光雨露”,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图片

龙头领舞,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要培育产业集群“领跑者”,积极推动高精特新产业发展,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激活企业提质增效的引擎。在日照,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产业迈进,迈尔医疗、鲁光电子等企业加入创新“大军”,一项项推动技改的政策措施,激活了企业提质增效的引擎,不仅让企业尝到了发展的甜头,也为更多企业增添了发展的信心,释放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乘云而上,把握数字时代风口。当前“互联网+”“5G +”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逐渐成为企业竞技的新赛道。日照市出台了《日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力实施内外网改造升级、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多级服务平台完善、支撑产业培育等四大工程,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8240个(含共享建设基站),上云企业超过8000家,为技术改造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俗话说,窍门满地跑,就看你找不找。也许有些小改小革看似简单,但是,却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成效显著。当前,我市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有更多企业追逐转型发展的浪潮,以技改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让“老树发新芽”,助“幼苗成大树”,共同奏响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最强音。(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王倩倩
审核:孙翔宇
统筹:刘佳秀